仙洲宛转隔尘炎,薄霭轻飔景自恬。
雉堞漾波摇玉垒,鲛宫浮水浸朱檐。
潮来沧海兼天涌,杯有黄花竟日淹。
醉去不知曾落帽,归舟倒载故无嫌。
【注释】
九日集海珠寺:在广东番禺县,是唐代名诗人杜甫的故乡。海珠山在番禺县东南三十里,相传为古海珠国所在。此句指作者在海珠寺游览的情景。
仙洲宛转隔尘炎:仙洲,即海珠山,传说是海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宛转,回旋、盘绕。尘,世俗之事;炎,热,这里指尘世。
薄霭轻飔景自恬:薄霭,薄薄的云气。轻飔,轻风。景自恬,景色显得幽静。
雉堞(zhì è):古代城墙上用于防御的矮墙和女墙。漾波摇玉垒:水面荡漾着波浪摇动着如玉石砌成的城楼。
鲛宫浮水浸朱檐:鲛宫,传说是鲛人所居,这里泛指海上仙山。浮,漂浮。浸朱檐,海水淹没了红色的屋檐。
潮来沧海兼天涌,杯有黄花竟日淹:大海潮来时,与天空相连。酒杯里倒映出黄色的花朵,好像花在水中浸泡了一整天一样。
醉去不知曾落帽:喝醉后,竟然忘记自己曾经掉了帽子。落帽,这里是说因饮酒过量而头发散乱。
归舟倒载故无嫌:回去的时候,把船横过来装载货物,所以没有嫌弃。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59年,也就是唐肃宗乾元二年九月初三。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在江陵、公安一带。他怀着满腔悲愤,写下《登岳阳楼》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杜甫在广州海珠寺游览时所作,描写了广州美丽的风光。
“仙洲宛转隔尘炎”,海珠山在珠江口外,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人居住的地方。“薄霭轻飔景自恬”,“薄霭”“轻飔”形容海珠山上的云雾和清风,“景自恬”写出了山间景物的清幽静谧。“雉堞漾波摇玉垒”写山间的建筑,“雉堞”是高大的围墙,“漾波”是波浪荡漾,“摇玉垒”是玉砌的城墙,这些描写使海珠山的美丽景象栩栩如生。
“鲛宫浮水浸朱檐”写海珠山上的建筑物,“鲛宫”是指海中神仙的宫殿,“浮水”是海水浮上来的意思,“浸朱檐”是指海水浸染了红屋顶。这里的“鲛宫”既指海珠山又指海中的神仙宫殿。
“潮来沧海兼天涌,杯有黄花竟日淹。”两句写潮水涨起时的壮观景象,“潮来沧海兼天涌”意思是潮水上涨,好像连天地都要被吞没,“杯有黄花竟日淹”意思是酒杯中倒映出来的黄色花朵在水面上漂浮了一整天。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浩渺壮阔、气势磅礴的景象。
“醉去不知曾落帽,归舟倒载故无嫌。”写诗人醉酒后忘记了自己的帽子已经掉落了,而且回家的时候把船横了过来装载货物,因此没有什么抱怨。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