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灵境暝,夕阳沉东山。
仰视见溪月,巳落群松间。
溪翁为我出,柴扉每忘关。
寒光交万籁,哀壑相回环。
露白出樵径,云霁开山颜。
悲风啸猛虎,万籁吹潺湲。
幽往意何惧,清吟殊未还。

【译文】

未觉灵境已黄昏,夕阳沉没在东山。

仰视见溪中月影,已经落群松间。

溪翁为我出来,柴扉常常忘关。

寒光交织万籁声,哀壑回环相应答。

露白出樵径,云霁开山颜。

悲风咆哮猛虎,万籁吹动潺湲。

幽远往意何惧,清吟殊未还。

【注释】

埭溪: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的灵隐寺旁。

暝:天色暗下来。

巳落:已经落下。

溪翁:溪边老人。

柴扉:用柴条编成的门。

万籁:万物的声音。

哀壑:哀婉的山谷,这里指深山。

幽往:深远地向往或追求。

清吟:清新的吟诵。

【赏析】

《埭溪眺月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描写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登上溪亭观赏明月时所感受到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未觉灵境暝,夕阳沉东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溪亭欣赏明月时的感受。他并没有立即察觉周围的自然环境,直到夕阳西下,天空渐渐暗下来,他才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仰视见溪月,巳落群松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清澈的溪水和月亮的情景。他仰望天空中的月亮,发现它已经在群山间的松树林里落下了。这个景象给诗人带来了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溪翁为我出,柴扉每忘关。”这句诗描述了溪边的老者出来迎接诗人的情景。诗人被这位老者的热情和友好所感动,以至于忘记了关门离开。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感激之情。

“寒光交万籁,哀壑相回环。”这句诗描绘了月光照亮万籁(各种声响)的情景。月光与大地上的万物相互映照,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露白出樵径,云霁开山颜。”这句诗描述了早晨阳光照射下露水晶莹透亮的情景。当阳光透过山间的云雾时,山色变得更加鲜明亮丽。这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悲风啸猛虎,万籁吹潺湲。”这句诗描绘了狂风呼啸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仿佛猛虎一般凶猛。同时,万籁之声也随之响起,形成一种和谐而壮丽的音乐。这种声音给人带来一种震撼和振奋的感觉,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幽往意何惧,清吟殊未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面对自然的美景,他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之意。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前行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