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客干戈滞异乡,寻僧又入藕花庄。
水田零落荷衣尽,云木周遭雉堞长。
十万弥陀禽唪梵,三千金粟桂飞香。
给孤居士今安在,坏阁欹钟坠讲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如下事项:①此题考核选用最佳句式能力,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积极积累好的句子,答题时注意分析语境,抓关键词语作答;②此题考核情感态度判断能力,考生答题时注意不要只答出情感,同时还要答出原因;③赏析时要结合诗句分析,一语双关,既写景又抒情。

“藕庄庵强陀梵相为风日所剥”,藕庄庵被风吹日晒,破败不堪。“庵”是佛教寺院的通称。“破败不堪”“强陀梵相”,写出了庵的凄凉。

“羁客干戈滞异乡,寻僧又入藕花庄”,诗人在外漂泊多年,战乱不断,四处漂泊无定处,如今终于来到这个清净的地方——藕庄庵,心情舒畅。

“水田零落荷衣尽,云木周遭雉堞长”,水田里的荷叶早已凋敝不堪,亭子的四周是高高的围墙,四周的山丘草木繁盛。“零落”“周遭”,描绘了环境之荒凉。“雉堞”,指古代城上小而高的墙,也泛指城墙。“亭子四周是高高的围墙,四周的山丘草木繁盛”,描绘了环境之荒凉。

“十万弥陀禽唪梵,三千金粟桂飞香”,佛寺内诵经声震天响起,万道金光洒满殿堂。“十万”、“三千”,夸张的说法,形容诵经声震天响、万道金光映照。“弥陀”“金粟”,都是佛教中的名词,分别指阿弥陀佛和金色的粟粒。“唪”即念诵。“唪梵”,即诵读佛经。“金粟”是佛家所说的瑞相之一,这里比喻诵经声如金色粟粒般灿烂夺目。“香”,指佛寺内弥漫的香烟。

“给孤居士今安在,坏阁欹钟坠讲堂。”给孤者,即给孤园主人欧阳修。他当年在这里居住过。现在,他的居处已破败不存,只剩下那座颓垣残壁,还有那口倾斜的钟,都从原来的讲堂里掉下来了!

全诗以凄清悲凉的笔调,勾勒出作者游历归来时的心境。首联写庵的破败,颔联写周围的荒凉,颈联写寺中诵经的热闹场景,尾联写欧阳修当年的故居已经破败不堪。

【答案】

藕庄庵被风吹日晒,破败不堪。“庵”是佛教寺院的通称。“破败不堪”“强陀梵相”,写出了庵的凄凉。

(译文)羁旅在外的游子身陷战争的漩涡,流离失所到了异乡。今天又来到这里寻找僧人栖身。

水田里的荷叶早已凋敝不堪,亭子的四周是高高的围墙,四周的山丘草木繁盛。十万道金光洒满殿堂,三千缕金色的香气飘溢四方。

给孤者,即给孤园主人欧阳修。他当年在这里居住过。现在,他的居处已破败不存,只剩下那座颓垣残壁,还有那口倾斜的钟,都从原来的讲堂里掉下来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诗人在赴京途中经过此地。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寺庙的破败和环境的荒凉,后半部分写欧阳修当年的故居已经破败不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