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莺啼尽春楼小。小楼春尽啼莺晓。
钩月挂新愁。愁新挂月钩。
絮飘风满地。地满风飘絮。
谁舆画长眉。眉长画与谁。
【注释】
①回文:即倒读的诗。壬午: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壬子年,故称“壬午”。②晓:早晨。③春楼:春天的小楼。④小:形容词,小的。⑤钩月:新月。⑥愁:忧愁。⑦絮飘风满地:柳絮随风飘扬。⑧画长眉:形容女子眉毛如画。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妇思夫的词。词的上阕写暮春景象,表现闺妇在寂寞中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下阕写室内清冷凄苦,表现闺妇独处时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全词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幅生动的闺阁图,表达了闺妇对远行游子的深情怀念,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此词上下两阕各分两组七句,每组七句分为三节。上阕前三节描写闺中景物,末两句写闺妇的期盼;下阕前三节刻画室外环境,最后一句写闺妇独处的心境。全词以“晓莺”、“新愁”起兴,以“絮飞”、“风满”收结,中间六句写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相得益彰。词中“晓莺啼尽春楼小”,“晓莺”,指报晓之莺;“春楼小”,言春日小楼。此言春色已逝,而莺声未绝,说明春天已经过去。“小楼春尽啼莺晓”,小楼春尽,莺声犹啼;晓色初明,莺声又啼。“春尽啼莺”与“晓色啼莺”互为映衬,一写莺啼之始,二写其终。这两句话把一个春去莺啼、春归人寂的暮春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钩月挂新愁”,“钩月”,指弯月。新月当空,挂在天边,引起词人的无穷哀怨。“挂新愁”,则见出她的愁情正浓。“愁新挂月钩”,“月钩”,喻指蛾眉。蛾眉本是美人的标志,这里借代女子的眉毛,说女子愁绪重重,愁眉不展。“钩月挂新愁”,既写出了新月的圆缺变化,又表现了词人内心感情的变化过程。上阕从“晓莺啼”到“愁眉挂”,由近及远,步步深入,层层铺叙,勾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闺中生活图。下阕写室内清冷凄苦。“絮飘风满地”,是说柳絮漫天飞舞,风过之后地上一片洁白。“风满”二字,化静为动,烘托出风势之急骤,使读者仿佛听到风中絮片纷飞的飒飒声响,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冷意。“絮飞”两句写室内清冷凄凉的情景。“谁舆画长眉”,意思是说谁能给我画上一条长长的眉毛,好让我能看见远在他乡的丈夫呢?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她对远在异乡的郎君的深深思念。“画长眉”三字,将闺妇的相思之情推向高潮,使全词达到了情感的顶点。全词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逼真,充分表达了闺中少妇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