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如屏幛,华表相屹立。
我闻丁令威,化鹤有仙迹。
此事已千载,渺茫亦难即。
而翁不可见,怅望云飞翼。
何日复归来,毕竟无消息。
徙倚怀感伤,衷情浩无极。
方山归鹤
方山的山麓,有一群白鹤归来。前山如屏障一般,高耸入云端,与华表相映成趣,屹立在那里。我听说丁令威,化为鹤,飞向仙界去了,他的事迹,千载流传。渺茫难寻,但仍然让人难以忘记。而那位老人,却无法见到他,只能怅望天空,看着云飞翼翔。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毕竟没有消息。徒自徘徊,怀着悲伤之情,心中的情感浩如天际。
注释:
- 方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西。
- 前山如屏幛:意思是说,前方的山峰就像屏风一样,高耸入云。
- 相屹立:相互映照着,矗立在一起。
- 丁令威:传说中的神鸟名,据说是黄帝时西王母的女儿。后因羽化登仙,故世称“丁公”。
- 仙迹:神话中仙人的遗迹或踪迹。
- 已千载:已经过了一千年。
- 渺茫:模糊,不真切。
- 翁:对老人的敬称。
- 徙倚:徘徊不定的样子。
- 怀感伤:内心充满感伤之情。
- 衷情:内心的真实感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方山偶见一群白鹤而引发的联想。方山在河南西部,山麓有方城遗址。诗人登上山冈远眺,只见白云缭绕,群峰苍翠,山色空蒙,宛如一幅水墨画。诗人由此联想到《列子·汤问》中的故事,传说黄帝时期西王母曾把一只神鸟赐给丁令威,后来它升天而去成为仙人。诗人想象着那神鸟可能飞到方山的上空来。诗一开头就描写了方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所见所想。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景,以”如屏幛”形容方山之高峻、险峭,并以”华表”作比喻,衬托出山色的明丽。三、四句转入写人,由眼前的景色引出诗人对丁令威的思念。丁令威是传说中的神鸟名,相传它是西王母的女儿。后来它羽化登仙而去。诗人想到自己久慕其名,却无缘一见,不禁感慨万分。五至六句进一步抒发这种感慨,说自从丁令威飞去以后,已经过去了一千年了,然而他依然杳无音信,令人感到渺茫难寻。最后两句写诗人的失望与惆怅之情。诗人看到方山的美景,又想起当年在山上看到的神鸟,可是如今却看不到了,只留下一片怅惘的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人类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