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守毗陵岁再更,我时吴苑亦归耕。
相逢相别多惆怅,何况泉台隔死生。

《张夏山挽词 其二》赏析

文徵明的《张夏山挽词 其二》是一首表达对友人逝去的哀思和怀念的诗。诗的前半部分“出守毗陵岁再更,我时吴苑亦归耕”,描述了诗人在担任毗陵(今江苏常州)太守期间,又回到故乡吴地耕种的情景。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与农耕之间的转换,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后半句“相逢相别多惆怅,何况泉台隔死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伤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这里的“泉台”指墓地,诗人通过对比生死之间的距离,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悲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朴素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它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此诗的译文如下:

出守毗陵岁再更,我时吴苑亦归耕。
相逢相别多惆怅,何况泉台隔死生。

注释:

  1. 出守毗陵岁再更:文徵明离开毗陵(今江苏常州)任上。
  2. 我时吴苑亦归耕:回到家乡,从事农耕生活。
  3. 相逢相别多惆怅:与友人分别时感到悲伤惆怅。
  4. 何况泉台隔死生:面对生死的距离更增加了惆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友谊和生命的珍视。诗中的“相逢相别多惆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何况泉台隔死生”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界限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展示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