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
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闲雅。
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
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诗句释义】

寒流(山脚下)啮蚀岩石,岩石像凌空飞跨的巨兽;

苍藤(深洞)遮蔽着幽深的通道,细路(缝隙)通到石隙;

幽人(隐士)已经神往,意行自显闲雅。

徘徊(出林)到树梢末端,又回到了绝壁下;

大江渺茫(无津)无边,万顷(一片广阔的水面)水波自天而泻。

水中有青娥眉般的倒影,白云与它同处一个景致。

何时能攀登到绝顶,有虚榭来包容美景?

【注释】

题画:题写在画作上的词。三首:指《题画三首》。嵌空(kònɡkònɡ):嵌入的孔。凌跨:跨越。苍藤:青色的老藤。窦:洞穴。细路:狭窄的路。幽人:隐居的人。神驰:心神飞扬。徘徊:徘徊,这里指漫步。木末:树梢。绝壁:陡峭的山崖。津:渡口。娥眉青:形容水清如女子之眉。容冶:指云彩。涵景:包容美景。虚榭:空的亭台,这里代指高处。

【赏析】

此为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秀美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画中景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自己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诗人以“寒流”开篇,描绘了山脚被寒流侵蚀的景象,形象地勾勒出岩石的险峻。接着,诗人通过“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等细节描写,展现了画中深邃的洞穴和狭窄的小道。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为后文的意境营造奠定了基础。

诗人通过对“幽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全诗,成为诗歌的主题之一。诗人在描绘画中人物时,巧妙地运用了动作和神态,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例如,“神驰”一词既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暗示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欣赏。

诗人通过对“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等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宏伟和壮阔。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青娥眉”、“白云共容冶”等意象的描绘,赋予了画面更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诗人通过对“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对登高望远、品味美景的愿望。这些愿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