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帽怜高兴,衔杯意转哀。
叶辞霜后树,人上雨中台。
为客悲秋尽,思乡见雁来。
百年几佳节,又负菊花开。

【译文】

落帽时,我怜惜那高兴的心情;衔杯时,我感叹那转瞬即逝的欢乐。

树叶在秋霜之后飘落,人登上雨中的高台。

因客居他乡而悲叹秋日已尽,见归雁南飞而思念家乡。

人生百年有几处佳节?又要辜负菊花的盛开。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

次边青崖:指登临青岩绝顶。

太常:官名,掌礼乐、祭祀、封禅等事。

落帽:指重阳节登高,帽子被风吹落。

衔杯:指饮酒。

叶辞:落叶,喻年老。

人上:指秋雨淋湿。

为客:作客。

见雁来:看见大雁南飞。

几:多少。

又:再次。

赏析:

《九日次边青崖太常韵》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首联点出重阳节登高的主题,颔联写登高所见,颈联写登高所感,尾联抒写思乡之情。全诗意脉贯通,情意深挚。

起笔点明“九·九”重阳节,点出了登高这一节日特有的风俗习惯。“落帽”二字,既写出了重阳节气候凉爽的特点,也烘托了作者登高时的欢快心情。“衔杯”,则写出了此时此地的欢宴气氛。“意转哀”三字,既写出了欢宴过后的余味,又暗含着作者内心的隐忧。“叶辞霜后树”,以萧瑟的秋风与凋零的叶子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岁月流逝、青春易逝之慨。“人上雨中台”,则进一步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更为开阔、辽远的空间,让人感到一种壮阔无垠的感觉。然而,正当人们陶醉于这种壮美的景象之时,却突然传来了“为客悲秋尽,思乡见雁来”的消息。这两句诗一反前面那种昂扬奋发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百年几佳节”,既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又是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的总结。而“又负菊花开”,则更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的“又”字,不仅表示了时间的流逝,更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菊花开”则又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代表着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坎坷和曲折。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光和命运的独特感悟。它既有深沉的哲理意味,又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