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樽酒,听我浩歌。
人生功成身既退,对酒不饮当如何。
疏傅还家头未白,散尽黄金宴宾客。
陶公晚赋归去辞,醉倚东篱玩秋色。
先生早岁守名州,曳裾更向王门游。
曾分光禄黄封酿,屡泛宫筵白玉瓯。
只今脱却朝簪去,归隐云林最深处。
时同北海倒芳樽,日对南山得佳句。
衡门三径镇长开,载酒从人问字来。
兴酣高卧北窗下,清风明月共徘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它描述了一位名叫杨长史的文人南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文人的敬仰和对他的人生经历的感慨。

前有樽酒,听我浩歌。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主人在宴会上聆听客人歌唱的场景。这里的“樽酒”指的是酒杯,而“浩歌”则是指歌声洪亮。

人生功成身既退,对酒不饮当如何?
这是第二句,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事业成功后选择退出,那么面对酒席上的欢聚,应该如何应对呢?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疏傅还家头未白,散尽黄金宴宾客。
这是第三句,描绘了杨长史在还家时的情景。他的头上已经出现了白发,但仍然坚持宴请宾客,将家中的黄金都用来招待他们。这反映了杨长史的慷慨和豁达。

陶公晚赋归去辞,醉倚东篱玩秋色。
这是第四句,以陶渊明为例。陶渊明在晚年写下了《归去辞》,表达了他厌倦官场生活,想要归隐的愿望。而诗人则在秋天的东篱下,醉意朦胧地欣赏着秋色。

只今脱却朝簪去,归隐云林最深处。
这是第五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杨长史的敬意。他认为,杨长史已经摆脱了朝堂的束缚,选择归隐在深山之中,这是他最大的荣耀。

时同北海倒芳樽,日对南山得佳句。
这是第六、七句,描述了杨长史与好友北海王氏兄弟共饮的情景。他们在南山上欣赏美景,并创作出优美的诗句。这体现了他们的才情和友谊。

衡门三径镇长开,载酒从人问字来。
这是第八句,描绘了杨长史的住宅风景。门前有三径相连,常常有人带着酒前来拜访,并请教书法艺术。这体现了杨长史的雅致和学识。

兴酣高卧北窗下,清风明月共徘徊。
这是最后一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他们在月光下高卧,享受着清风明月的陪伴,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官场失意后选择归隐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杨长史的形象和他的生活方式,展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友情、才情和自然美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