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访少谷子,呼童携素琴。
为发丝桐趣,俱谐山水心。
径转松篁密,堂虚风月侵。
再弹吾不惜,此地有知音。

【注释】

郑子宅:郑少谷的住宅。少谷,即郑少谷,唐代著名琴家,善弹古琴。

言访:意即以访友为名。

呼童:召唤童仆。

素琴:指未漆色的琴。

为发丝桐趣:因弹到弦上如发丝般细腻的音调而感到趣味无穷。

俱谐:都和谐地配合。

径转松篁密:竹林间小径弯弯曲曲,茂密的松树和竹林。

堂虚:空寂无人的屋子。

风月侵:月光从窗户透入,照在室内。

再弹吾不惜:再弹一次也不可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郑子宅与友人夜坐弹琴,分韵赋诗,抒发了对友人知音难求的感慨。全诗意境清幽淡雅,清新自然。

第一句“言访少谷子”,“言”字领起,表明诗人是以访友为名义去郑子宅的。少谷子,即郑子,是唐代琴家、琴学专家。他精于斫琴,善于传授琴艺,被人们称为“琴圣”。第二句“呼童携素琴”,承上启下,点明了诗人访友的目的,并交代了时间是在夜晚。接着三、四两句写弹琴的情景。“为发丝桐趣”,意思是琴声响起时,宛如那纤细的蚕丝在琴弦上滑过,发出美妙动听的音响。诗人用“为”字领起下文,表达了他对琴声的赞赏。“俱谐山水心”,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弹琴时的心境,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同时,也反映了郑子琴艺高超,能将琴声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特点。“径转松篁密”一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夜景图。松竹密布的小径曲折蜿蜒,穿过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使人感到幽静而又神秘。“堂虚风月侵”一句,又进一步渲染了这幽静的环境。空寂无人的屋子,透过窗棂映进来的月光和斑驳的影子,使整个房间笼罩在一片清冷寂静之中。这里,诗人通过描写环境,烘托出自己弹琴时的心境——既宁静又愉悦。

最后两句“再弹吾不惜,此地有知音”。诗人表示,尽管弹了多次,他也绝不吝惜,因为在这个幽静的院子里,他找到了知音——郑子,也就是郑少谷。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又流露出对知音难得可贵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流畅,富有音乐性和绘画性。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特别是“为发丝桐趣”、“俱谐山水心”,更是把琴声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