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晚色净,荆树含春荣。
美人朝暮间,怡怡自适情。
美人者谁子,冯氏有母兄。
母老八十馀,鹤发酡颜赪。
兄年虽未衰,华发见星星。
向我诉衷曲,启口悲欢并。
父早弃禄养,母悲风木声。
母在不为孤,禄薄心亦平。
有弟四五人,溘先兄凋零。
向来鸿雁群,今唯双影征。
念此摧肝肠,胡不竭我诚。
上堂奉甘旨,洞属如捧盈。
母喜心则乐,母忧心则惊。
拊育询饥寒,常恐兄不宁。
少壮能几时,安得常相仍。
君子重菽水,诗人吟鹡鸰。
寤寐思古人,心切力不胜。
所以构此堂,而以孝恭名。
我闻美人言,双泪下沾膺。
手持孝恭卷,如获双瑶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冯翊中喜寄献孝恭尚书》。诗的原文如下:

崖州冯咏训导孝恭堂,
萱草晚色净,荆树含春荣。
美人朝暮间,怡怡自适情。
美人者谁子,冯氏有母兄。
母老八十馀,鹤发酡颜赪。
兄年虽未衰,华发见星星。
向我诉衷曲,启口悲欢并。
父早弃禄养,母悲风木声。
母在不为孤,禄薄心亦平。
有弟四五人,溘先兄凋零。
向来鸿雁群,今唯双影征。
念此摧肝肠,胡不竭我诚。
上堂奉甘旨,洞属如捧盈。
母喜心则乐,母忧心则惊。
拊育询饥寒,常恐兄不宁。
少壮能几时,安得常相仍。
君子重菽水,诗人吟鹡鸰。
寤寐思古人,心切力不胜。
所以构此堂,而以孝恭名。
我闻美人言,双泪下沾膺。
手持孝恭卷,如获双瑶琼。

译文

崖州的冯咏正在教孝恭堂,
萱草傍晚时分颜色明亮,荆树含着春天的芬芳。
美人在早晚之间,心情愉悦自得其乐。
美人是谁的孩子?冯氏有个哥哥。
他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岁,头发白得像红色一样。
他的哥哥虽然还没有衰老,但头发花白像星星一样闪烁。
他向我倾诉衷曲,悲伤与欢乐都一起诉说。
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悲痛欲哭。
母亲在的时候不会感到孤单,因为贫穷也感到满足。
有四个弟弟妹妹,却先于兄长离开了人世。
以前大雁结队飞行,现在只剩下了两只在一起。
想到这些让我心痛不已,怎能不表达我的诚意?
走上堂去孝敬母亲的美食,好像捧着满满的一盆。
母亲高兴时心里就快乐,母亲忧愁时心里就震惊。
询问养育的困难和饥寒,常常担心哥哥不能安宁。
年轻人还能活多久呢?怎么能够永远像这样相处呢?
君子重视的是粗茶淡饭,诗人吟唱的是鹡鸰鸟鸣。
日夜思念古人,心中非常着急,力量无法承受。
所以修建了这个堂子,取名叫做孝恭堂。
我听到美人哭泣的话语,泪水流到了胸前。
拿着孝恭的卷轴,就像得到了两对珍贵的珍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兄弟离世的哀伤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家庭琐事以及情感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亲情的珍视。

首联“崖州冯咏训导孝恭堂”,描述了冯咏在崖州教书的情景,为下文的叙述铺垫了背景。

颔联“萱草晚色净,荆树含春荣”,描绘了萱草和荆树的美丽景象,象征着母亲的慈爱和家庭的和睦。

颈联“美人朝暮间,怡怡自适情”,表达了对美人的赞美以及对她生活状态的关心。

尾联“手持孝恭卷,如获双瑶琼”,则将主题引向对母亲的感情表达,通过对比“双瑶琼”来强调孝顺的重要性。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