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衣着体不禁寒。
应怜两鬟单。
昨宵圆月又成残。
愁他几处看。
天渐远,地无宽,此身何处安。
条山南去又行山。
空嗟行路难。
诗句释义与译文:
绵衣著体不胜寒:“绵衣”指的是厚重而柔软的衣物,通常用来形容天气转凉时的着装。“不胜寒”表明这种穿着让人感觉寒冷难以忍受,反映出季节已深秋或冬季,气温下降。
应怜两鬟单:“两鬟”指的是古代女子的双鬓,常以发髻的形式呈现。“单”在这里可能表示稀疏、稀少。这句表达的是女子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显得格外孤单,她的发髻稀疏无几,突显了她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昨宵圆月又成残:“昨宵”指昨晚,“圆月”通常象征着圆满和美好。然而,“又成残”则意味着月亮已经残缺不全,可能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如云层遮挡)导致月亮看起来不完整。这里通过对比“圆月”与“残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愁他几处看:“愁”在这里是忧愁的意思,“几处看”意味着在不同的地点观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不同的地点,都能看到同样的月亮景象,从而引发他的忧愁和感慨。
天渐远,地无宽,此身何处安:“天渐远”指的是天空越来越远,天色逐渐昏暗,给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地无宽”可能意味着地势险峻或道路崎岖,使人感到无法轻易到达目的地。“此身何处安”则是在强调自己的困境和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安置自己的处境。
条山南去又行山:“条山”和“行山”可能是具体的地名或山脉名称,这里用来象征旅途的艰难和不确定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和忧虑。
空嗟行路难:“空嗟”是徒然叹息的意思,“行路难”直接描述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这句诗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旅途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愁和不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