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茧大如卵,小茧垂其腴。
三秋上织作,君看罗绣襦。
【注释】大茧大如卵:茧子很大。小茧垂其腴:茧子很小。三秋上织作:秋天时才将蚕结的茧取丝制成布匹,以供人们穿着。罗绣襦:用丝绸做成的衣裤。
【赏析】此诗描写了蚕丝的生产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首句“作蚕丝”是总写蚕丝的生产过程,第二、三句具体描写了蚕丝的生产过程。第四句则直接点题,说明蚕丝是用来制作衣服的。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大茧大如卵,小茧垂其腴。
三秋上织作,君看罗绣襦。
【注释】大茧大如卵:茧子很大。小茧垂其腴:茧子很小。三秋上织作:秋天时才将蚕结的茧取丝制成布匹,以供人们穿着。罗绣襦:用丝绸做成的衣裤。
【赏析】此诗描写了蚕丝的生产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首句“作蚕丝”是总写蚕丝的生产过程,第二、三句具体描写了蚕丝的生产过程。第四句则直接点题,说明蚕丝是用来制作衣服的。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圆砚效徐庾体 片石分云出,良工向月删。 自疑临璧水,谁为缩壶山。 洗墨沉金镜,呵冰断玉环。 画眉京兆妇,纤指曲池间。 注释:这首诗是模仿徐陵和庾信的笔法而作。诗人以“圆砚”为喻,形容自己的书法风格独特,犹如徐陵和庾信一般。他的作品仿佛一片云从天空中飞来,又像是一块玉石被雕刻出来。诗人在写诗时,常常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达到像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境界,他们的作品被誉为“临壁”、“缩壶”。 洗墨沉金镜
酬皇甫虞部寒夜书怀见寄兄弟播清徽,词林振羽飞。 再来郎署重,何谓宦情违。 夜雪留沽酒,寒灯坐掩扉。 共嗟羁物役,岁晏此依依。 注释: 1. 兄弟播清徽:指兄弟间有共同的清廉美德。 2. 词林振羽飞:形容文才出众,如同鸟儿振翅飞翔。 3. 再来郎署重:指再次回到官场,承担起官员的职责。 4. 何谓宦情违:表示对仕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感到疑惑和无奈。 5. 夜雪留沽酒:在夜晚的雪中买酒取暖。 6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时,先指出诗的体裁、作者、注释,然后逐句进行翻译,最后进行赏析。 “自从团扇弃”:自从被抛弃后。 “空复掩梁尘”:空自掩藏那飘落在地上的灰尘。 “寒影收云叶”:冷清的影子收尽了飘散在空中的云彩。 “清光暗月轮”:清澈的光辉掩盖了月亮的轮形。 “谁怜班氏女”:可怜可怜的班婕妤(古代才女)啊! “薄命汉宫人”:命运多舛的女子啊,是汉成帝的妃子。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公子联镳语: - 「公子」指的是贵族或高门出身的人。 - 「联镳」是古代车马出行时,两马并行,速度相当,因此也指并驾齐驱。 - 「语」可能是指交谈、对话,但在这里更可能是在享受这种并行的感觉。 2. 佳人把袂欢: - 「佳人」通常指的是美丽的女子。 - 「把袂」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动作,女子将衣袖递给男子,表示愿意亲近或邀请对方一起行动。 - 「欢」描述了两人之间愉快的互动。
【注释】1.忆弟:怀念弟弟。2.新醪:新酿的酒。3.不醉欲何如:如果不喝酒,我该如何是好呢?4.蓟北:指今北京市北部,古称蓟门、燕然,这里指北京。5.三春:春季三个月份。6.山东二弟书:在山东的弟弟书信。7.宦情:仕途中的情感。8.病全疏:疾病缠身,身体欠佳。9.未拟酬恩去,空令忆旧庐:我不想为报答恩惠而远行,只能让思念之情萦绕在故居。 【赏析】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归乡途中
【诗句注释】 登省中楼望西山晴雪:登上了城楼上的观景台,远眺西山的积雪。 忽见西山雪,高楼重倚阑:突然看到西山的雪覆盖了整个山脉,高高的楼台上倚靠着栏杆。 数峰城上出,落日署中寒:几座山峰从城上露出,夕阳映照下的城署显得有些寒冷。 佳色繁天㐲,清光切露盘:美景在天空中繁星点点,明亮的月光如同切面的露珠。 小臣操郢曲,愿献圣人看:我是一位小臣,弹奏着郢地的曲子,希望让圣上欣赏。 【译文】
登省中楼 萧瑟赋悲哉,西山爽气开。 白云海色断,落日秋阴来。 砧高长乐苑,雁下华阳台。 如何此时望,客思转难裁。 注释: 1. 萧瑟赋悲哉:这里的“萧瑟”指的是秋天的气息,而“悲哉”则是感叹之情。诗人在秋季登上了省中楼,感受到了萧瑟的秋风,内心充满了悲凉之感。 2. 西山爽气开:西山在此处指的是位于京城西边的终南山,这里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里登高望远,可以领略到山间清爽的空气和开阔的视野
【注释】 1. 初夏:指初夏时节。 2. 赵氏园亭:赵氏的园林亭台,这里泛指园林。 3. 独值春风后:独自享受春天的美景。 4. 幽期此重过:再次来到这个幽静的地方。 5. 开樽:打开酒壶饮酒。 6. 黄鸟:黄色羽毛的鸟,这里可能是指杜鹃。 7. 高枕绿阴多:在大树浓密的树荫下休息。 8. 簪绂(zān fú):古代官员的一种头饰和官帽上的玉饰,也指做官的人。 9. 乾坤一放歌:在天地间自由歌唱
【诗句注释】 长陵:即明陵,指唐宣宗李忱的昭陵。 明禋(yīn吟)趋岁序:在祭典上,人们恭敬地祈祷新年的到来并祈求岁序平安。 陟降俨(yǎn掩)昭回:意指升迁和下降,都显得庄重肃穆。 容物中原在:意指包容万物,就像中国的疆域一样宽广。 乾坤北(bó伯)极开:意指天地之间,北极星是最为明亮、最引人注目的。 松楸(qiūqiú求秋)千骑入:松树和楸树上有成千上万的人骑着马来此祭祀。 风雨百灵来
注释:在蓟门十年,我在秋天的时候遇见了年迈的友人。思念家乡的明月之夜,我驱马来到白云飘飘的天空。来雁送衣之后,黄花飘落帽子之前。有谁来携带美酒,我们共醉在黎阳川。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孟得之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描绘秋风、明月、白云等自然景色,以及来雁、黄花等物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渤海之滨。 怒:形容山势险峻。 元气:指自然界的气。 欱(huǒ):涌出的意思。 长风:强劲的风。薄:吹拂。 跳波:波涛跳跃的样子。 冒颠:冲上高处。 天汉:天河。 摽(biāo):通“标”,高耸。 毂:车轮中心。这里比喻日月转动。 汩(gǔ):水急流的样子。 与齐:一起。 入:进入大海。 随:顺从。 偕:同。 【译文】 碣石山巍峨挺拔,背靠着辽阔的大海
【注释】 壬午:农历壬午年,这里指代词作的年份。 逋(bū):古代诗人名,此处借指作者自比。 草:一作“花”,与下句“看”字相对应。 清歌:即清曲,这里指的是音乐。 风风雨雨不成孤:意谓风雨无阻,依然有朋友陪伴左右,不感到孤独。 相寻:互相寻找,相互探访。 【赏析】 此诗是作者旅居他乡时所作。首句写春天容易过去,旅途上的日子也很容易度过。第二句说,自己分明是个游子,客居异乡
注释: 1. 碣石篇 其二: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 2. 凉秋九月:凉爽的秋天九月。 3. 塞外草衰:塞外的草地枯萎。 4. 白日萧条:白日显得萧条。 5. 北风苦悲:北风带来悲伤的声音。 6. 边声四起,胡马成群:边境地区传来各种声响,成群的胡人骑马而来。 7. 爝火如星,列障如云:用小火炬点亮,排列成防御工事。 8. 钱镈既置,修我戈矛:钱镈(一种兵器)已安置好,准备修理我的刀剑。 9.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 过镜水庵(壬午):作者任苏州知府时所建。壬午,即宋宁宗嘉熙元年(1237)。 阊门:苏州城东的城门。南下接芳郊:指苏州城外是一片花海。 禅居傍寂寥(liáo):指作者在镜水庵居住时的心境。 洞泾桥外路遥遥:指作者从镜水庵去往附近的三四桥的路途遥远。 孤柏影,直凌霄:指作者在镜水庵附近看到一棵高大笔直的柏树。凌霄,指直上云霄。 池边置屋牢(láo)
【注释】 1. 蚕丝:用蚕吐出的丝制成。2. 其一:诗篇的第一首。3. 拾:拾取,捡取。4. 桑如掌:形容桑树大,像手掌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养蚕的过程。开头两句“拾蚕蚕如指,出桑桑如掌”,意思是说捡起蚕来就像手指头那么粗,摘桑叶就像手掌那么大。接着写采桑的情景:“一日三箔眠,交侬那得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天要摘三次桑叶才能睡觉,你怎么舍得回去呢? 这首诗是诗人对蚕丝生产过程的记录
斗百花,代为友人五十双寿(壬午) 淑气全芳桃李。 凉影初催牛女。 才看木岛真朝,又见金池宴启。 佳节春秋,恰好百岁平分,巧凑一年双喜。 连把霞觞举。 若遇科名,此日犹为少耳。 鱼翟灿灿,堪酬艾龄金紫。 且醉花前,听歌放鸽声边,看舞添筹屋里。 注释:淑气,美好的气息,这里指春天的气息。全芳,指百花齐放,盛开的景色。桃李,泛指春天的花朵。牛女,指七夕相会的故事。木岛,指南海中的珊瑚岛。朝,早晨。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