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中怒,沧海北倚。
元气吐欱,若偃若起。
长风相薄,跳波千里。
悬流冒颠,天汉外纪。
地轴高摽,毂转白日。
与齐俱入,与汩偕出。
【注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渤海之滨。
怒:形容山势险峻。
元气:指自然界的气。
欱(huǒ):涌出的意思。
长风:强劲的风。薄:吹拂。
跳波:波涛跳跃的样子。
冒颠:冲上高处。
天汉:天河。
摽(biāo):通“标”,高耸。
毂:车轮中心。这里比喻日月转动。
汩(gǔ):水急流的样子。
与齐:一起。
入:进入大海。
随:顺从。
偕:同。
【译文】
碣石山巍峨挺拔,背靠着辽阔的大海。
大自然的气息喷发出来,或如偃伏或如腾起。
强劲的风猛烈地吹来,激起了波涛奔腾千里。
水流冲上高山,冲破云霄,仿佛直通天河之外。
地球的中心高高耸立,太阳和月亮都在它的周围运行不息。
日月随着潮水一同进入大海,也随着潮水一同涌出大海。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景图。首联写碣石山的气势,用“怒”字表现其雄壮;次联写海水的动态,“若偃若起”形象地写出了浪涌波跃的壮观场面;三联写海浪冲击岸边的情景;末联则写大海与日月同进、同出的恢宏气势。全诗融情于景,以景寓情,既写出了大海的壮阔之美,也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