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飞帆,琵琶亭外,旧津何处。
近岸遍开,临关旋阻,浅泊随波住。
漂散邻舟,呼号太急,声乱长飙来去。
烧微明、芦洲一点,恰照见城头树。
深夜仓皇,倾樯断缆,奔走长年无计。
对酒忘斟,求眠失寐,雅量人何许。
远听鸣鸡,微闻吹角,一雨沉沉天曙。
平生叹、江湖岭塞,百忧千虑。
永遇乐 九江风泊(壬午)
千里飞帆,琵琶亭外,旧津何处。
近岸遍开,临关旋阻,浅泊随波住。
漂散邻舟,呼号太急,声乱长飙来去。
烧微明、芦洲一点,恰照见城头树。
深夜仓皇,倾樯断缆,奔走长年无计。
对酒忘斟,求眠失寐,雅量人何许。
远听鸣鸡,微闻吹角,一雨沉沉天曙。
平生叹、江湖岭塞,百忧千虑。
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九江风泊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诗人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任密州知州时所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九江风泊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诗人通过描绘江上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深感慨。
首句“千里飞帆,琵琶亭外,旧津何处”描绘了诗人乘船远行的场景。诗人乘坐的船只在江面上快速行驶,就像飞翔的帆船一样。而在琵琶亭外,却找不到可以停歇的地方,这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无奈和孤独。
“近岸遍开,临关旋阻,浅泊随波住”描绘了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情景。诗人站在岸边,看到江水环绕着船只,就像一条蜿蜒的长龙。而当接近关卡时,又出现了阻碍,使得诗人不得不改变航线。这种反复的变化让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漂散邻舟,呼号太急,声乱长飙来去”描绘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呼喊声和海浪的声音。这些声音让诗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仿佛它们在扰乱他的心灵。
“烧微明、芦洲一点,恰照见城头树”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当火光点亮了芦苇洲的时候,诗人看到了城墙上的树木。然而,这种光明只是暂时的,很快又被黑暗所吞没。这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深夜仓皇,倾樯断缆,奔走长年无计”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惶恐不安。他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和吹角声,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这使得诗人感到无助和疲惫,他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酒忘斟,求眠失寐,雅量人何许”描绘了诗人喝酒和睡觉的场景。然而,他的酒量有限,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他的睡眠也受到了干扰,无法安稳地入睡。这使得诗人感到失望和沮丧。
“远听鸣鸡,微闻吹角,一雨沉沉天曙”描绘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和吹角声。这些声音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然而,这种变化也让诗人感到不安和忧虑。
最后两句“平生叹、江湖岭塞,百忧千虑”总结了诗人一生的经历。他感叹自己的经历如同江湖、岭塞一样充满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忧虑。这些忧虑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九江风泊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深感慨。同时,它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