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天子临雍日,孔氏云孙应时出。
关西俊士东鲁曹,奉使南来马行疾。
长安雪后开新霁,炫耀山川豁蒙密。
经心道路远逶迤,翘首殿庭高崒嵂。
百年盛典闻褒恤,万古遗经重删述。
极知礼乐超唐宋,冕十二旒庭八佾。
平生仰止在宫墙,真见升堂还入室。
杏坛弦诵想三千,童冠舞雩思六七。
颜祠孟庙皆吾党,近者数弓遥天驿。
会陪圭组导衿裾,归向虞廷拜天秩。
【注释】
1 雍:即陕西的雍城,是周朝的首都。
2 孔氏云孙:指孔子的后代,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3 关西俊士东鲁曹:指的是作者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时结识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原籍山东,现在到长安来,准备奉使往阙里去,也就是到曲阜。
4 长安雪后开新霁: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下了一场大雪,雪后天气转晴。
5 炫耀山川豁蒙密:山峦重叠,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6 经心道路远逶迤:经过长途跋涉,山路曲折迂回,十分艰难。
7 翘首殿庭高崒嵂:抬头仰望殿堂,山峰耸立如尖顶一般。形容殿宇巍峨高峻。
8 百年盛典闻褒恤:听到朝廷对孔子后裔的隆重褒奖和厚待。
9 万古遗经重删述:万古流传下来的孔子学说,需要后人进行整理和注解。
10 冕十二旒庭八佾:天子祭祀时,冕冠上插十二根玉簪,庭院中有八列舞队演奏音乐。
11 平生仰止在宫墙:自己平生仰慕的,只有这宫殿前的墙。
12 杏坛弦诵想三千: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弦诵,指读书之声。想,思念之意;三千,泛指众多。
13 童冠舞雩思六七:孩童们戴着帽子跳起舞来,想到六七岁时也曾经这样快乐过。
14 颜祠孟庙皆吾党:颜祠、孟庙,分别指孔子庙和孔子墓,都是孔子的信徒们祭祀的地方。吾党,我的同道中人。
15 近者数弓遥天驿:最近一次从曲阜到长安,路途遥远。
16 会陪圭组导衿裾:会,将;圭组,古代帝王或诸侯进见时所用的礼器;衿裾,衣襟;这里指衣服。意思是说将要随同皇帝前往曲阜,陪同着礼器,穿着衣服。
17 归向虞廷拜天秩:回到曲阜之后,要向朝廷叩拜行礼。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是张籍应制举科及第后的一首赠答诗。诗人与友人一同奉诏出使阙里曲阜,观瞻衍圣公及三氏子孙赴京观礼,而诗人则被留长安,不能前往。此诗即为此而作。全诗以议论为主,抒发了诗人对孔子及其思想学说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开头四句写皇帝亲临雍城,孔子后代当朝受宠。“汉家”两句点明时间地点,说明孔子后代当朝受宠。“关西俊士”一句写诗人在长安结识了一位朋友,此人原籍山东,现在到长安来,准备奉使往阙里去。“长安”二句写友人准备出发时的情景。“新霁”二字点出时序,天气晴朗。“炫耀”二句写友人启程前所见景色。“经心”二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翘首”二句写友人登程时所见景象。“殿庭”,即宫廷;“高崒嵂”,形容殿宇巍峨高峻。“百年”二句写朝廷对孔子后裔的隆重褒奖和厚待。“万古”二句写孔子学说需要后人整理和注解。“冕”三句写天子祭祀时的情景。“经心”二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仰止”二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杏坛”二句写孔子讲学处的景象。“想三千”二句写孩子们的欢乐情景。“颜祠”二句写孔子庙和孔子墓是孔子信徒们祭祀的地方。“吾党”二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近者”二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归向”二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
最后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会陪”二句写诗人将随同皇帝前往曲阜观礼。“归向”二句写诗人回曲阜时的情景。“虞廷”二句写诗人对朝廷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