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何处酒,此日恰登山。
双屐涛烟湿,孤筇柿叶斑。
逐臣天地阔,胜会壑云闲。
学道他年事,萧骚澹客颜。

九日过滁州,在明代,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滁州是明朝名臣严嵩的家乡,他因权谋陷害忠良,受到朝野的非议。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所做,借景抒发对严嵩的不满和对朝廷的失望情绪。

诗句释义:

  • “东篱何处酒”:指的是在滁州的东篱下饮酒,暗示着诗人在此地饮酒作乐,忘却了官场的纷争和烦恼。
  • “此日恰登山”:正好赶上这一天,去登高望远,欣赏秋天的美景。
  • “双屐涛烟湿”:穿着两双鞋子,在山路上行走,被涛声和烟雾弄湿了鞋底。
  • “孤筇柿叶斑”:手里拿着一根竹竿(筇),树叶被风刮落,落在了竹竿上,形成了斑点。
  • “逐臣天地阔”:作为被贬谪之人,身处偏远之地,感到天地之大、官途之远。
  • “胜会壑云闲”:这里指与友人聚会的胜事,壑中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 “学道他年事,萧骚澹客颜”:将来有机会学道修身,保持一颗平和淡泊的心态。

译文:
在滁州东篱下畅饮美酒,正值秋高气爽的日子,登上高峰俯瞰风景。穿着两双鞋子在山林间漫步,被山间的涛声和烟雾弄得鞋子都湿透了。手持一根竹竿(筇)在落叶中穿行,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足迹。作为被贬谪之人,身处偏远之地,感到天地之大、官途之远。这里聚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将来有机会学道修身,保持一颗平和淡泊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慨。通过对比“东篱”、“双屐”、“孤筇”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体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