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春潭雨,潭深雨自灵。
细迷江草绿,遥带海云腥。
稍集波惊沸,终为水共渟。
野阴连涧壑,芳忆湿兰苓。
润岂遗枯涸,来应堕杳冥。
战旌愁屡湿,鸣鬣振初停。
鹤羽飞疑堕,鲛人室罢扃。
蓬开看浩渺,缨濯想清泠。
暝忆当窗见,宵宜到枕听。
漏天难比蜀,浊浪肯同泾。
旅泊家应断,山居梦转醒。
未胜岑绝地,幽涕晚俱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龙潭春雨》。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译文、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龙作春潭雨,潭深雨自灵。
  • “龙作春潭雨”形容雨势如龙,气势磅礴。
  • 细迷江草绿,遥带海云腥。
  • “细迷江草绿”描绘雨水细腻地打湿了江边的草地。
  • 稍集波惊沸,终为水共渟。
  • “稍集波惊沸”指小股水流汇集成大波。
  • 终为水共渟“最终汇入水中”。
  • 野阴连涧壑,芳忆湿兰苓。
  • “野阴连涧壑”指山野间的阴影与溪涧相连。
  • 润岂遗枯涸,来应堕杳冥。
  • “润岂遗枯涸”表示滋润不会遗漏干枯的地方。
  • 战旌愁屡湿,鸣鬣振初停。
  • “战旌愁屡湿”形容战旗因雨水多次被打湿而显得悲伤。
  • 鹤羽飞疑堕,鲛人室罢扃。
  • “鹤羽飞疑堕”形容鹤的羽毛因雨水而飘落。
  • “鲛人室罢扃”指鲛人的居所因雨水而关闭。
  • 蓬开看浩渺,缨濯想清泠。
  • “蓬开看浩渺”形容篷布张开后视野开阔,可以看到浩瀚的景色。
  • “缨濯想清泠”形容洗去缨上的污垢,仿佛感受到了清凉的泉水。
  • 暝忆当窗见,宵宜到枕听。
  • “暝忆当窗见”在夜晚想起窗外的景象。
  • “宵宜到枕听”形容在夜晚听着雨声入眠。
  1. 译文
  • 春日的龙潭下起了一场大雨,雨势汹涌如龙,使得潭水也显得生动起来。
  • 雨水滴落到江边的草丛上,使绿色更加鲜亮;远处海面上的雾气被带进了空中。
  • 随着雨水的汇聚,小浪变成了大浪,最终与水面融为了一体。
  • 山野间的光影交织在一起,仿佛连着溪水的两岸。
  • 雨水滋润了干枯的土地,也带来了清凉的感觉。
  • 战旗因雨水而多次被风吹动,发出悲鸣的声音,象征着战争的残酷。
  • 鹤的羽毛似乎因为雨水而坠落,鲛人的房子也因雨水而关闭。
  • 篷布张开时,可以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洗去身上的污垢后,感觉就像是身处清冷的泉水中。
  • 在夜晚想起窗外的景象,听着雨声入睡。
  • 深夜的雨声让人难以入眠,思绪万千。
  1. 注释
  •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龙潭雨景的美丽与壮观,以及雨后大自然的变化。
  • “龙作”比喻雨势之猛烈。
  • “潭深雨自灵”表达了雨后潭水变得清澈,生机勃勃。
  • “战旌愁屡湿”形容战争中旗帜因风雨而多次湿润的情景。
  • “鸣鬣振初停”则形象地描绘了战马因听到雨声而停止奔腾。
  • “鹤羽飞”和”鲛人室”则用神话中的生物来衬托雨后的自然景观。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龙潭春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雨后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和自然之美的感慨与思考。
  • 诗中的用词生动形象,如”战旌愁屡湿”和”鸣鬣振初停”等句子,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 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绘,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理念,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