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登高兴不殊,天涯朋好接欢娱。
寒生南浦枫初落,秋入东篱菊尚无。
诗派西江存大雅,宾筵左顾敕中厨。
风前剩有参军帽,醉后终须倩客扶。

【注释】

九日诚甫宗侯招登明远楼宴集分韵得无字:九月九日,有约登高兴不殊,天涯朋好接欢娱。寒生南浦枫初落,秋入东篱菊尚无。诗派西江存大雅,宾筵左顾敕中厨。风前剩有参军帽,醉后终须倩客扶。

【赏析】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共四十六字。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当时诗人已经五十六岁了。

开头两句“有约登高兴不殊,天涯朋友接欢娱”,写自己和朋友们欢聚的情景。“有约”,即有约定,“登高”,即登高饮宴。这两句的意思是:和朋友约定好了一起登高饮宴,心情非常高兴,没有两样。这两句点题,说明聚会的目的。这两句中的“有约”一词还表明这次聚会并不是偶然的或随意的,而是双方事先商定好的,可见彼此间关系之密切。

接下来两句“寒生南浦枫初落,秋入东篱菊尚无”。“寒生”句指天气转凉,“秋入”句指秋天到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里的“寒生”和“秋入”都暗含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句的意思是:天气转凉了,枫叶已经凋零,菊花还没有开放。这是在说时令的变化。“寒生”和“秋入”都是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时间推移的意思,与下一句中的“东篱菊尚无”也有着相同的效果。这两句中的“寒生”二字也表明天气已由温暖转冷,秋天即将来临。

第三联“诗派西江存大雅,宾筵左顾敕中厨”,写宴会上的一些情况。这联中的“诗派”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大雅”是古人所说的“正声雅乐”的一种,这里借指高雅的诗歌。“宾筵”指宴会。“左顾”意为环视四周,“敕中厨”意为命令厨房。意思是:我们这个诗歌流派还有很高的成就,在座的宾客们可以环视四周看看,厨房里的食物也是十分丰盛的。这两句中的“诗派”、“大雅”、“宾筵”、“左顾”、“敕中厨”都是用来写宴会的场面和内容的,其中“诗派”是关键所在,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地位。

最后两联“风前剩有参军帽,醉后终须倩客扶”,是说在宴会上喝酒过多了,喝醉了之后需要别人扶着才能回家。“参军帽”是指古代的一种帽子,后来也指戏曲演员。“倩客扶”意为请客人帮忙扶着自己。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宴会上喝酒过多了,喝醉了之后需要别人扶着才能回家。这两句中的“酒后”一词表明了诗人喝醉的情况。“风前剩有参军帽”和“醉后终须倩客扶”都是用来表达诗人醉酒的情况。这两句中的“风前”、“醉后”、“剩有”、“终须”、“倩客扶”都是用来表达饮酒过量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酒后”、“醉后”和“风前”都是用来描写诗人醉酒的情况和环境氛围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聚会饮酒的快乐情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际关系。诗人在宴会上饮酒过量,喝醉了之后需要别人扶着才能回家。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重视。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人通过对饮酒、赏景、观花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也丰富多样,如“南浦枫”、“东篱菊”、“参军帽”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