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骑萧萧度雁关,危峦绝巘力跻攀。
东瞻帝阙祥云里,北望戎庭落照间。
李牧垒荒烟树老,晋王碑在雨苔斑。
临风慷慨怀前烈,抚剑长歌一怆颜。
注释:
征骑萧萧度雁关,危峦绝巘力跻攀。
东瞻帝阙祥云里,北望戎庭落照间。
李牧垒荒烟树老,晋王碑在雨苔斑。
临风慷慨怀前烈,抚剑长歌一怆颜。
译文:
骑着马匆匆穿过雁门关,陡峭的山峰要攀登。
向东眺望朝廷祥云之间,向北远望边疆夕阳之下。
李牧的营垒已荒无人烟,晋王石碑长满雨后的苔藓。
面对大漠秋风慷慨激昂,拔出剑来高唱一曲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过雁门关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首句“征骑萧萧度雁关”,描绘了一幅英勇的出征场面。征骑们骑马快速通过雁门关,展现出他们坚定的决心和勇气。雁门关,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代县,是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关口,也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
颔联“东瞻帝阙祥云里,北望戎庭落照间”,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他既向往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东瞻帝阙),又忧虑着国家的安危(北望戎庭)。这里的“祥云”和“落照”分别象征着吉祥和安宁,而“戎庭”则是战争的代名词,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恐惧和担忧。
颈联“李牧垒荒烟树老,晋王碑在雨苔斑”,则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李牧的旧垒已经荒芜无人烟,昔日的辉煌已成往事;晋王的石碑也长满了雨后的苔藓,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历史遗迹的存在,让诗人感到历史的沉重和无奈。
尾联“临风慷慨怀前烈,抚剑长歌一怆颜”,则是诗人对过去英雄的怀念和感慨。面对壮丽的大漠风光,他不禁慷慨激昂地吟诵起过去的英雄事迹(抚剑长歌一怆颜),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悲痛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雁门关的历史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深的忧虑和关切。同时,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