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楼阁势翚飞,独倚危阑送夕晖。
万里山河归管钥,三边将校属旌麾。
鸊鹈泉竭边兵困,苜蓿烟消塞马肥。
薄暮辕门笳鼓竞,前驱擒得薁鞬归。

【注释】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西北,是长城上的重要关口。雄关:指雁门关。楼阁:指关城。翚飞:即“飞翚”,指彩云。鸊鹈:水鸟名。苜蓿:草名,可食。鞬(jiān):弓袋。前驱:前锋。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诗人从东都洛阳逃出长安时,当时诗人被流放到边远的幽州(今北京),作此诗抒发感慨。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首联描写了雄关的壮丽景象;颔联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景象;颈联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影响;尾联则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全诗。

首句“雁门关上的楼阁如飞的彩云,独自倚靠着高高的栏杆送夕阳西下。”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西,是长城的一个关隘。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登临此关,并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诗中的“雄关”指的就是雁门关。楼阁势翚飞,形容建筑雄伟壮丽,色彩斑斓。独倚危阑送夕晖,意指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栏杆上,目送着落日的余晖。

第二句“万里山河归管钥,三边将校属旌麾。”描述了战后的景象,万里河山重新归属于国家的统治之下,边陲的将领和士兵也都归属到了朝廷的旗下。这一句中,“管钥”、“旌麾”都是古代军队的指挥工具,分别象征着国家对边疆的控制和对军队的领导。

第三句“鸊鹈泉竭边兵困,苜蓿烟消塞马肥。”这两句描述了战后边境地区的状况,鸊鹈泉因枯竭而导致边地的士兵陷入了困境,而苜蓿等草料被风吹散,使得边疆的马匹也变得肥壮起来。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动物状态来反映战后边境地区的荒凉与繁荣对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后的重建与繁荣的感慨。

第四句“薄暮辕门笳鼓竞,前驱擒得薁鞬归。”描绘了战争结束后,傍晚时分战场上的情景。战鼓声声,战旗猎猎,士兵们奋勇争先,擒贼有功。最后的胜利者带着敌人的首级凯旋而归。这一句通过描绘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士兵们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整体上描绘了战乱之后的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的繁荣景象。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述,展示了战争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和平后的美好景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战争中的人物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破坏后的重建与繁荣的感慨以及对士兵们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整首诗既体现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又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