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天设险,形胜壮遐荒。
地控黄河扼,山连紫塞长。
别营貔虎卧,分阵鹳鹅翔。
羽檄通西极,烽烟接朔方。
降胡随畜牧,戍卒事耕桑。
土屋冬偏暖,松棚夏独凉。
桦林藏蛰兽,麋垄走群狼。
云暗金笳急,风高铁骑强。
承恩司管钥,敷德辑戎羌。
德化虽无外,神州自有疆。
洗兵青海上,秣马黑山阳。
誓斩楼兰首,铭功答圣皇。
【注释】
关:指函谷关。
金汤:指函谷关的地势险要。
形胜:地势优越。壮遐荒:形容地势的险要壮观。
地控黄河扼,山连紫塞长:地扼控黄河,山连紫塞(古时以长城为“紫塞”),地势险要。
别营貔虎卧,分阵鹳鹅翔:分别布置军队像虎豹和鹳、鹅一样翱翔。
羽檄通西极,烽烟接朔方:用文书报告战事,从函谷关到西方极远的边陲;烽火报警,从函谷关到北方边疆。
降胡随畜牧,戍卒事耕桑:投降的敌人跟着牲畜放牧,守边的士卒从事农业。
土屋冬偏暖,松棚夏独凉:土屋冬天温暖,松棚夏天凉爽。
桦林藏蛰兽,麋垄走群狼:桦树林里躲着冬眠的动物,平原上跑着群狼。
云暗金笳急,风高铁骑强:乌云遮住了号角声,疾驰的骑兵在风中显得更加雄壮有力。
承恩司管钥,敷德辑戎羌:受到皇帝恩惠的官员掌管军门钥匙,安抚和招抚外族羌人。
德化虽无外,神州自有疆:虽然教化没有国界,但是国家有疆域。
洗兵青海上,秣马黑山阳:洗兵练兵于青海之上,秣马备行装于黑山之阳。
誓斩楼兰首,铭功答圣皇:发誓要斩下敌人的头颅,报答圣主的英明。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排律。这首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任左拾遗。此诗写他入朝觐见唐玄宗,献上颂扬边防的《关中八咏》后被贬出京,途经故都长安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首联“偏头关书事”,即关中一带的地理形势,是诗人入朝时献给皇上的诗作。首联点明诗题,概括了函谷关的地势特点,写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颔联“金汤天设险”写函谷关险峻异常。颈联描写了函谷关的壮丽景色。尾联两句“降胡随畜牧,戍卒事耕桑”写出了关中人民安定的生活状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开阔。
首联起笔不凡,开篇便点明“书事”,即献上颂扬边防的作品。这作品就是著名的《关中八咏》。“书事”二字也表明了诗人入朝的原因。“金汤”句赞颂函谷关的地势之险要。“形胜壮遐荒”则进一步描绘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壮”与“远”相对,既突出了函谷关地势的险要,又表现出其地势的雄伟壮丽。“遐荒”指荒僻之地。这句的意思是说函谷关地处偏僻荒远之地,却能成为天下险要的要塞。一个“壮”字,既写出了函谷关地势的雄壮,又显示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入朝的原因。
颔联“地控黄河扼,山连紫塞长”。“地控”句写函谷关扼住黄河,是河防的关键之处;“山连”句写函谷关与紫塞相连,地势十分险峻。这两句既写出了函谷关地理位置的险要,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颈联“别营貔虎卧,分阵鹳鹅翔”。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别营”句比喻关中的将士如猛虎一般威武,“分阵”句比喻关中的将士如鸿雁一般高飞远翔。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关中将士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函谷关地势的险要,有利于防御外敌入侵。
尾联“羽檄通西极,烽烟接朔方”。这里的“羽檄”、“烽烟”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使者所用的标志。“通”和“接”则表示信息传达迅速而广泛。这两句既表现了函谷关地理位置的重要,也表现了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当时李白任左拾遗。此诗作于入朝觐见唐玄宗之前,献上颂扬边防的《关中八咏》,得到玄宗的赏识。后来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出京,途经长安时作此诗。此诗赞美函谷关的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有利于防御外敌入侵。同时通过描绘关中人民安定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朝廷的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