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翁不川游,溪翁不山住。
兹亭何巍巍,妙得江山趣。
浮光滉帘栊,飞翠堕窗户。
江山百里间,一一堪指顾。
披云款岩扉,乘月泛烟溆。
鸥鹭狎琴尊,鹿麋随杖屦。
悟兹动静理,悠然豁心虑。
嗟予抱清尚,山水夙所慕。
年来徇微禄,旧游隔烟雾。
闻君构危亭,便拟投簪去。
凭高骋遐瞩,允矣惬中素。
【注释】
山翁:指隐于山林的老者。川游:泛指在江湖间游览。溪翁:泛指隐居在清溪旁的老者。兹亭:这个亭子。巍巍:高大雄伟的样子。妙得江山趣:领略了大自然的美趣。浮光滉(huàng)帘栊:水光荡漾,映照着窗户。飞翠堕窗户:翠绿的树叶飘落在窗户上。指顾:指点观看。披云:推开云雾。款岩扉:推开山石上的门。乘月泛烟溆:乘着月光泛游在烟雾缭绕的江边。鸥鹭:指水中的鸥鸟和鹭鸶。狎:亲近。琴尊:指古琴和酒杯。鹿麋:指山林中的鹿和麋鹿。杖屦:拄着拐杖。悟兹动静理:领悟这动与静的道理。悠然豁心虑:心情舒畅,消除杂念。嗟予:我。抱清尚:怀抱清高的志向。山水夙所慕:自古以来就喜爱山水。徇微禄:追求微薄的俸禄。旧游隔烟雾:旧时的游历因烟雾阻隔而无法相见。
【译文】
山中老人不去江湖游玩,溪边的老翁不住在高山下。
这座亭子多么高大雄伟啊,领略到大自然的美趣。
水光荡漾,映照着窗户,翠绿的树叶飘落在窗户上。
在这百里江山之间,每一处美景都可以指点观赏。
推开云雾推开山石上的门,乘着月光泛游在烟雾缭绕的江边。
鸥鹭亲近古琴和酒杯,鹿麋随着拄杖和鞋子游走。
领悟这动与静的道理,心情舒畅消除杂念。
唉,我怀抱清高之志,山水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然而年来追求微薄的俸禄,旧时游历因烟雾阻隔而无法相见。
听说你构筑起危亭,便打算辞官归去。
站在高处放眼远望,心情舒畅满足心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黄君愈的宣江山一览亭而写的题壁诗。诗的前半部分赞美了黄君愈所建的宣江山一览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及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后半部分则抒写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远离官场而对名利淡漠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之气。
首联两句写景,“山翁”句意为山中的老人不在江湖间游玩,“溪翁”句意为溪边的老翁不住高山下。一“不”字写出山中老人闲适自在,悠闲自得地游山玩水;“溪翁”句则写出溪边的老翁住山而不出城,过着隐居的生活。两处“不”字,不仅写出了山中老人与溪边老人的情趣不同,而且写出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态度的不同,从而为下文作铺垫。中间四句写黄君愈宣江山一览亭的景色。“兹亭”二字表明这是一座亭子,“巍巍”二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此亭的宏伟壮观,“妙得江山趣”一句则是对亭子周围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此亭之美。
颔联写亭中所见的景色。“浮光”二句写亭中景色。“浮光”二字形容水面波光闪动,“滉帘栊”三字则写出了波光映照在门窗上,使景物更显生动。“飞翠”二句写亭外景色。青翠的树叶从窗户上飘落,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江山”两句写亭外景色。“百里间”三字写出了视线可以延伸到千里之外,每座山峰都尽收眼底。“一一堪指顾”五字则是对前面景色的高度概括,指出此处景色之美无与伦比。“披云”、“乘月”四句写亭中观景的意境。披开云雾可见明月之光,乘着月光可泛舟江上。“鸥鹭”二句写亭中听景的感受。“狎琴尊”三字既写出了鸥鹭亲近古琴的情景,又写出了它们在琴声中自由自在的神态; “随杖屦”四字则写出了鹿、麋跟随主人漫步的情态。
尾联写诗人观景的感受。面对这样美好的景色,诗人不禁发出了感慨:“噫吁嚱!吾抱斯道以长逝!”意思是说,唉呀!我怀抱着高尚的节操和崇高的人生理想,要永远地离去了。这不仅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种抗议。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薄,以及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气。
此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充分显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表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和不慕荣利、追求高洁的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