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驭升旸谷,千峰焕景光。
岩峦含霁色,松桂散幽香。
绣壑清晖动,丹崖暝雾藏。
暖晞花径露,晴烁竹桥霜。
行客催朝发,惊乌趁晓翔。
柴门翘首处,杲杲丽扶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序曲。下面是对各句诗句的解析和相应的译文以及赏析:
第一句:“羲驭升旸谷,千峰焕景光。”
- 羲驭升旸谷:羲是古代神话中的日神名,这里指太阳,羲驭即太阳驾驭,升旸谷意味着太阳升起于高高的山岭之上。
- 千峰焕景光:形容群山在日光照耀下显得色彩斑斓,景象壮丽。
第二句:“岩峦含霁色,松桂散幽香。”
- 岩峦含霁色: 指山岩上的雾气消散后显现的颜色,也暗示了天气转晴的迹象。
- 松桂散幽香:描述松树和桂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增添了自然景观的美感与神秘感。
第三句:“绣壑清晖动,丹崖暝雾藏。”
- 绣壑清晖动:形容深山中清澈的水流或山间曲折的小径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微光。
- 丹崖暝雾藏:描绘傍晚时分山峰被云雾缭绕的景象,形成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
第四句:“暖晞花径露,晴烁竹桥霜。”
- 暖晞花径露:阳光温暖,使得花丛小径上的露水变得温热,更显生机。
- 晴烁竹桥霜:晴朗的日子里,阳光照耀下的竹桥上挂满了晶莹的霜珠,景色美丽动人。
第五句:“行客催朝发,惊乌趁晓翔。”
- 行客催朝发:行者催促着早晨出发,因为新的一天开始了。
- 惊乌趁晓翔:清晨的鸟群振翅高飞,表现出大自然的活力和生机。
第六句:“柴门翘首处,杲杲丽扶桑。”
- 柴门翘首处:指向远处望去,可以看见那位于天际线的、巍峨挺拔的太阳。
- 杲杲丽扶桑:用“杲杲”来形容太阳明亮的样子,而“丽扶桑”则形容太阳光彩夺目地悬挂在东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之中。诗中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描写,展现了从黎明到日落的不同时刻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无限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如日出与日落、山间的寂静与鸟鸣),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