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榻凝尘画烛灰。四垂帘幕映苍苔。怯春人卧燕飞回。
花信不随风信发,愁丝偏接雨丝来。冷清清地自惊猜。

绣榻凝尘画烛灰。四垂帘幕映苍苔。怯春人卧燕飞回。

花信不随风信发,愁丝偏接雨丝来。冷清清地自惊猜。

注释:

  • 绣榻:绣有花纹的床榻。
  • 凝尘:积聚灰尘。
  • 画烛灰:描绘的蜡烛熄灭后留下的灰烬。
  • 四垂帘幕:四边垂下的帘幕。
  • 映苍苔:映照在青苔上。
  • 怯春人:对春天感到畏惧的人心。
  • 燕飞回:燕子飞回。
  • 花信:花朵开放的信号。
  • 风信:风向的信号。
  • 寒丝:形容细长的丝带,这里可能指的是柳枝。
  • 雨丝:细雨中的丝丝缕缕。
  • 冷清清:冷冷清清。
  • 自惊猜:独自感到惊讶和猜疑。

赏析:
这首《浣溪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之一。全诗通过描写女子对春天的敏感反应和内心的忧虑情绪,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孤独寂寞的感受。

首句“绣榻凝尘画烛灰”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绣着花纹的床榻和熄灭了的蜡烛都显得有些陈旧,暗示着室内的静谧与岁月的流逝。次句“四垂帘幕映苍苔”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幽深的氛围,帘幕低垂,与青苔相映,更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忧郁的气息。

第三句“怯春人卧燕飞回”描绘了一个对春天有所畏惧的人物静静地躺在床上,而燕子飞回的情景,表现了春天来临带来的生机与变化给这个人物带来了不安和恐惧的情绪。第四句“花信不随风信发”则用“花信”和“风信”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季节变换的敏感,也反映了她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最后一句“愁丝偏接雨丝来”则将愁绪与雨丝相连,形成了更加浓厚的愁云惨雾之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女子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反应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以及内心感受的表达,李清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感伤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的心境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