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萍踪千里至,天涯霜信一时回。
连山夜火金蛇走,动地秋声铁骑来。
羌笛吹残杨柳变,寒砧催报菊花开。
呼鹰跃马平生意,落日苍茫上古台。

【注释】

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秋风:指初冬的风。刘随州韵:唐代诗人刘长卿,字文房,号随州人,他的诗多写边关、战争,风格豪健。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年)秋。时作者任监察御史。从诗中“平生意”可知是写景抒情之作。首联点题,二联写景,三联抒情,末联写怀古。全诗意在描绘一个壮美的图景,并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海角萍踪千里至,天涯霜信一时回。”起句写自己由南方来至北方,来到岭南,远离故乡,漂泊异地;“海角萍踪”,即比喻自己行踪无定。“天涯霜信”指初冬天气。这两句写出了自己身在异域,远离故土,又值深秋,北风凛冽,寒意袭人,而南方此时却春意盎然。“海角”点题中的“廉州”;“萍踪千里至”则说明自己飘泊不定,到处流浪。这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地勾勒出了自己的羁旅情状。“天涯霜信一时回”,既写时令,又暗含着自己身在异乡,心系家园。

“连山夜火金蛇走,动地秋声铁骑来。”第二句紧承上句。“连山”指广东北部山区,“连山夜火”即指山间燃起火把,照亮黑夜的山林。“金蛇走”用《周易》中伏羲氏画八卦,取龟甲、牛角等物,其形状像龙,称为“河图”。这里以“金蛇”比喻山间的灯火。“动地秋声”指秋天山洪暴发,溪水暴涨。诗人以拟人和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岭南地区山水秋夜图。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山间的火光比作金色的巨蛇在移动,将溪流的响声比作秋雷轰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秋夜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莽莽苍苍、水光山色之间,感受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从而引起人们对他身世遭遇的同情。

“羌笛吹残杨柳变,寒砧催报菊花开。”第三句紧承上句。“羌笛”即羌族乐器,这里借代边塞的笛声。“吹残”形容笛声悠扬,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杨柳变”即杨树叶变黄。“寒砧”指捣衣石上的砧锤声。“催报菊开”,即催促人们去采摘菊花酿酒,准备过冬。这两句写诗人客居岭南期间,听到羌笛之声,感受到秋意渐浓,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呼鹰跃马平生意,落日苍茫上古台。”第四句写诗人在岭南地区的游猎生活。“呼鹰”即放飞鹰鹞。“跃马”,骑马奔驰,这里也借代打猎。“平生意”,指平定叛乱或安定天下之意。“古台”,指古老的烽火台,这里泛指边疆要塞。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岭南地区打猎的情景:他骑马奔驰,放鹰捉兔,兴致勃勃,驰骋疆场。同时,诗人又想到国家安危,想到边疆的战乱纷争,因此感到十分忧心。然而,他并不消沉失望,反而更激发了他报效国家的热忱。

“落日苍茫上古台。”尾联点出题中“古台”二字。“苍茫”指天色阴沉暗淡,暮霭茫茫;“上古台”是指边疆要塞。“古台”是诗人所游猎之地的所在地,也是他当时所在之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边疆的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