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公祠畔。十里横塘行未半。花港深深。王四娘家何处寻。
醁醅初注。又是孝廉船欲去。怕照菱花。对面分明又一家。
诗句如下:
减字木兰花·桑妇词
陆公祠畔,十里横塘行未半。
花港深深,王四娘家何处寻。
醁醅初注,又是孝廉船欲去。
怕照菱花,对面分明又一家。
译文如下:
在陆公祠的旁边,我沿着十里长的横塘行走,但还差一半就走到终点。
花港深处藏着一个美丽的女子家,她在哪里呢?
准备的美酒已经斟满,又一艘带着孝廉身份的船将要离去。
每次看到那女子的菱花镜中,都让我心生怜惜,仿佛又看到了另一家。
赏析:
这首《减字木兰花·桑妇词》是清代毛奇龄所作的一首词。诗中通过描述诗人对桑妇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全词以“桑妇”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在词中通过对桑妇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人们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词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例如,诗中通过“醁醅初注”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美酒即将斟满的情景,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酒香四溢的愉悦感;而“对面分明又一家”一句则巧妙地利用了镜子的反射效果,形成了一种视觉错觉,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减字木兰花·桑妇词》是一首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作品,通过对桑妇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人们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