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画出潘家果。百琲珍珠颗。羡君原是柏梁才。记取桃梨橘栗李榴梅。
玉瓶金锁琉璃瓮。且作和羹用。须知仙树本蟠根。欲借花前一醉石州春。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同姚庸庵、张德远、左夔友诸君,泛湘湖登越王城,和庸庵韵。潘家果:潘岳的《秋兴赋》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之语,这里的“柏梁材”是比喻潘岳才高八斗,而“桃李”则比喻他的门生弟子。桃梨橘栗李榴梅:这里用“桃李”代指门生弟子,因为桃李为古代文人所推崇。玉瓶:指美酒。金锁:指贵重的酒器。琉璃瓮:指精美的酒壶。且作和羹用:意为将美酒调和在一起。仙树:指仙人居住的树。蟠根:盘结着根。石州春:石州,即今山西离石县,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在这里隐居。
【赏析】
此词是作者与友人在重阳节时泛舟湘湖登越王城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才华的钦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欲借花前一醉来排遣仕途之烦忧的心情。
上片开头三句以“是谁画出潘家果。百琲珍珠颗。”起兴,赞美友人才华出众,堪比潘岳。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官至尚书令,为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曾因咏怀古迹,被贬为农官,后迁任洛阳令,又迁任河内郡,再迁任河南尹,历任要职,深受司马炎赏识。潘岳有《秋兴赋》等作品传世,其中“八行俱佳”的名句,至今仍传颂不衰。“柏梁才”是借用潘岳的典故来称赞友人的才情。据《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曾任河阳县令,当时黄河决堤,洪水涌入城内,百姓流离失所。潘岳亲自率领百姓筑堤防洪,百姓们非常感激他。后来他调任司徒掾属,因得罪权贵而被免官,回到家乡闲居。潘岳一生仕途坎坷,但才华横溢,备受人们敬重。
接着四句以桃花、李子、梅花、石榴等植物来比喻友人的门生弟子,赞颂他们如同这些植物一样茁壮成长,生机勃勃。桃李喻指门生弟子,因为他们都是文人雅士,所以作者以桃李来比喻他们。桃李为古代文人所推崇,他们常以桃李喻示自己的学子。
下片开头两句“玉瓶金锁琉璃瓮,且作和羹用”,写宴席上的酒器摆设。玉瓶、金锁、琉璃瓮都是珍贵的酒器,它们摆放在宴席上,显得十分华丽。“且作和羹用”意为将这些珍贵酒器用来调和酒水,使其味道更加醇厚。这句词的意思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已经准备妥当,只待宾客到来品尝了。
接着三句“须知仙树本蟠根,欲借花前一醉石州春”。这两句意思是说,仙人居住的地方原本就生长着蟠根的仙树,现在想要借着花前一醉来感受春天的美好。这里的“蟠根”指的是蟠曲生长的根部,象征着长生不老的仙人。“石州春”是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据《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曾在山西离石一带隐居。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里的“石州”指的是离石这个地方。陶渊明在离石隐居生活多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最后二句“欲借花前一醉石州春”,意为想要借花前饮酒的机会来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这里的“花前一醉”是指宴席上的酒宴,而“石州春”则是借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中有这样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石州”指的是离石这个地方。陶渊明在离石隐居生活多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词通过描写宴会的情景来表达对友人才华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欲借花前一醉来排遣仕途之烦忧的心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田园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