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绣平原几度思。园蛾初作茧、络成丝。前溪水满雪消时。波纹起,绿似小桃枝。
投足散涟漪。夜来开绣谱、度针迟。一痕青影暮烟微。衔丝细,不用洗胭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准确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题目,重点考核情感。答题时注意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不要只理解局部内容。

(1)

“小重山 · 自涿州至琉璃河达京”,起句点题,说明诗人此行的目的。

(2)

“欲绣平原几度思”,写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欲绣”比喻,“平原”指家乡,“几度思”表示多少次想回去。

(3)

“园蛾初作茧、络成丝”,写春蚕吐丝。“园蛾”代指春蚕,“作茧”是指蚕将要产卵,“络成丝”是说蚕吐丝。

(4)

“前溪水满雪消时”,写春水消融,春天来了。“雪消”是说雪融化了。

(5)

“波纹起,绿似小桃枝”,写春天水面上荡漾着的涟漪。“波纹起”是指水面泛起涟漪。“小桃树”是说春天桃花开。

(6)

“投足散涟漪”,写春水在作者脚边荡漾。“投足”“涟漪”都是写春水的动态。

(7)

“夜来开绣谱、度针迟”,写春水在作者脚下荡漾,作者也无心去欣赏。“绣谱”是指刺绣用的花纹纸,“度针”是用绣花针引着丝线穿过绣花的花样。

(8)

“一痕青影暮烟微”,写夕阳西下时的景色。夕阳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影子,而夕阳又渐渐被晚风吹散了。

(9)

“衔丝细,不用洗胭脂”,写春天的景色,春水在作者脚边荡漾,春色撩人,作者也无心去欣赏,因为春水已经把春天的美都带走了。“衔丝”是说丝织品。“胭脂”是红色的颜料。

(10)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

①欲绣平原几度思:想绣出那美丽的平原,几次想回去呢?②园蛾初作茧、络成丝:春蚕刚刚吐出的丝线。③前溪水满雪消时:春雨刚停,雪水涨满了河流。④波纹起,绿似小桃枝:水面上泛动着涟漪,绿得像小桃树枝条一样。⑤投足散涟漪:脚踩在水面上荡起了涟漪。⑥夜来开绣谱、度针迟:夜里我打开刺绣的花纸上,用针引着丝线,绣花针迟迟不能穿过绣花的花样。⑦一痕青影暮烟微:傍晚时分,一缕青烟飘向远处,仿佛是春水在慢慢消失。⑧衔丝细,不用洗胭脂:春水慢慢地流动着,连带着春天的色彩都带走了,不用沾取红色颜料了,也不用洗掉它自己了!⑨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