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年庚午初乘传,长寿虎头同笔砚。
青袍白纻四千人,手拔高材充上选。
一朝兵气洗滇海,济济英贤赴秋宴。
汪子告余同志难,他日持衡应请念。
羲轮下坂倏几载,与君被命辞深殿。
握手千言见夜镫,论心一盏忘朝膳。
迩来文格变已甚,谁挽狂澜注天堑。
功名有命君所柄,心目虽疲余敢倦。
妍媸略似较美人,洗尽铅华见真面。
喜从湖口得异石,终恐丰城埋古剑。
重阳已近风雨来,一夕微寒袭深院。
桂舒丹蕊正堪折,菊泛清尊催入宴。
传闻新阁高插云,好看秋心澄曳练。
却思旧日饱游衍,刚是残黎脱征战。
百废未举官私急,遗址难寻桑海变。
西山南浦待公来,碧瓦朱甍尽题遍。
人生会合有夙分,意气许与蒙深眷。
李侯共被又一时,贺监服膺那足羡。
掷简聊歌白雪曲,传衣各有青云彦。
【注释】
以:一介之使;重九:指重阳节。放榜:科举考试结果公布之时。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庚午:唐武宗年号。传:驿递。长寿:县名,在今重庆市北。虎头:县名,在今四川省自贡市。白纻:一种丝织品。四千人:形容人数众多。高材:才能出众的人。济济:形容人才荟萃。汪子:指汪应辰。余:我。难:危难。持衡:主持司法,执掌权衡。羲轮:《易》中伏羲氏驾着龙车,乘着日月运行的车轮,象征天子出巡。倏忽:极短的时间。深殿:指朝廷。握手千言见夜镫:与朋友深夜畅谈。夜镫:即夜灯。万言书:写有万字的长篇奏议。论心一盏忘朝膳:一边喝酒一边讨论国家大事,忘记了吃饭。朝膳:早晨吃的饭食。近:将近。文格:诗文格调。变已甚:变化很大。谁挽狂澜注天堑:谁能够挽住狂澜,填平天堑(鸿沟)。狂澜:狂风巨浪,比喻动荡的社会形势。天堑:长江,又称大江、长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天然屏障。《庄子·秋水》:“天下之流,其奔赴若兽蹄鸟迹者,几何不见?”《吕氏春秋·必己》:“天下有决渎者,令川谷开通无阻。”
【赏析】
本诗为作者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写给汪应辰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又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关切和忧虑。
首联起句“忆年庚午初乘传”,庚午,即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乘传,即乘车传递公文,这里泛指担任官职。这一句点明诗人与汪应辰同为官宦之人,二人曾经有过一段密切交往的历史。接着,诗人回忆了当年自己与汪应辰一起赴任的情景,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
颔联“长寿虎头同笔砚”,长寿县,即今重庆长寿区。这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在长寿县任职时,与汪应辰共同执笔砚书写公务的情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汪应辰的信任和尊重。
颈联“青袍白纻四千人,手拔高材充上选”。这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任期间选拔人才的情景。他亲自挑选了一批有才华的人才,让他们充实到朝廷的各个部门中,为国家治理做出了贡献。
尾联“一朝兵气洗滇海,济济英贤赴秋宴”。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去所做工作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取得了成功,使得国家的局势得到了安定,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他也期待着与汪应辰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再次相聚,共商国事,共谋发展。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