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桂影偶婆娑,似水门庭一再过。
说罢程文问知旧,朝衣未卸泪痕多。
三峰一笑我无缘,樱笋香厨四月天。
自是伤春工病累,年年容易误吴船。
金爵觚棱往事哀,玉阳史笔亦蒿莱。
孤亭落照衔荒埂,垂白门生掩袂来。
三十华年使节遥,镜中鸾舞太无憀。
春风词事俄周甲,红泪调铅剩未消。

【译文】

秋风中桂花树的影子轻轻摇曳,仿佛那水门的庭院又一次经过。

程文问知道这是为我师郑举瓶社作的生辰诗,他还未卸去朝衣,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袖。

三峰山上的人笑着说我无缘看到他们的笑,四月的樱花和嫩笋香气弥漫。

自从春天来临,我就经常感到身体虚弱容易生病,年年如此,总是误了乘坐船只的时机。

金爵觚棱往事令人哀伤,玉阳的史笔也记载着历史的沧桑。

孤亭落日映照着荒废的土埂,垂白发的门生掩面而来。

三十华年的使节生涯遥遥无期,镜中的鸾鸟舞动着却显得非常无力。

春风中词事刚刚满周甲之数,红泪调铅尚未消磨掉。

【注释】

师郑:即郑举瓶,北宋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字明叔,号虚中,人称郑虚中,世居东城(今江苏南京市)北郭庄,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师郑举瓶社:指郑举瓶所创立的诗词社。

松禅先师:即松禅师,为郑举瓶所敬仰的老师。

九月二十七日:即九月二十七日,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秋九月初五日。

十月十五日:即十月十五日,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十月十五日。

江亭:即江边亭台,泛指江边的亭子。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首联“秋风桂影偶婆娑,似水门庭一再过”写秋天的景色;颔联“说罢程文问知旧,朝衣未卸泪痕多”写与程文问相见时的情景;颈联“三峰一笑我无缘,樱笋香厨四月天”写与程文问离别后的情景;尾联“自是伤春工病累,年年容易误吴船。”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风格清新。

诗一开头,便以秋风萧瑟的桂树影子轻轻摇曳,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个凄清而又宁静的氛围,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再次来到这个曾经与程文问相识的地方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情绪。这里的“门庭”,既指代了曾经的相识之地,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暗示了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变迁。

在颔联中,诗人通过提及程文问的名字以及他还未卸去的朝衣上滴落的泪水,表达了与程文问重逢时的惊喜和感动。这里的细节描写生动而具体,使得人物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程文问这一重要人物的深厚感情及其在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颈联中,诗人通过对三峰山的描写以及樱花和嫩笋香气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然而,这种美好的自然景色并不能带给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反而更加凸显了其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樱笋香厨四月天”,既点明了时节,又暗示了诗人身处其中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联则是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感慨和总结。首联中,诗人通过提及自己的年龄和身份,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无能为力的无奈感。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这里的“伤春”和“病累”都是诗人自身遭遇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和命运不济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又富有诗意的审美价值,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