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鸣雍雍,白露凄以队。
大夫用为贽,德与长者配。
或谓之鴚鹅,南游青春背。
况乃上虞县,民力遂可废。
春衔拔草根,秋啄除其秽。
怅焉忽单飞,孤鸣中肠碎。
伤彼水中鸠,关关和其喙。

【注释】:

  1. 雍雍:鸿雁鸣叫声。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天南飞,春天北归。雍雍是鸿雁鸣声。
  2. 德与长者配:指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和有道德的人相匹敌。
  3. 鴚(lù)鹅:水鸟中的一种,形似雁而较小。也作鸬鹚、鱼鹰。
  4. 上虞县:春秋时为越国地,故城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5. 单飞:孤独地飞行,比喻孤单。
    6.关关:形容鸠鸟的叫声。
    【翻译】:
    鸿雁在空中叫个不停,白露时节,它们结队而行,好像一个队伍一样。
    人们常用鸿雁来表示信物,认为它代表高洁的德行,可以和有高尚品德的人相匹配。
    有些人说,鸿雁是一种叫做“鴚”的鸟,它常常到南方去游玩,把青春都耽误了。
    可是到了上虞县,人们发现那里的民力已经枯竭了,就像那水边的野草一样,被砍光了。
    春天的时候,它啄食草根。到了秋天,它会啄那些不干净的草叶。
    忽然有一天,它独自一只,飞走了,只留下悲伤的鸣声。
    我伤心地看着水中的鸠鸟,它们关着口鸣叫着,似乎在安慰自己。
    【赏析】:
    此诗描写了鸿雁从秋后开始南迁,至春后返回北方这一过程。诗人借鸿雁之口表达了对民生凋敝、百姓疲弊的感慨。
    首二句写鸿雁南飞,白露时节,群雁结伴而行,声音嘹亮。这鸿雁的鸣声,如同使者一般传达着消息,象征着信使的往来传递,寄托了人们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写鸿雁作为信使,将书信传递给德行高尚的人,与德行高尚的人相匹配。这里的“贽”,意为礼物或信物,用以表达敬意,并寄寓着对朋友的祝福之意。
    第四句以反问的语气,指出有人将鸿雁误认为是“鴚”即鴚鹅,这是对其误解的纠正。同时,也表明了鸿雁的迁徙路线是经过南方的。
    第五六两句写鸿雁在迁徙过程中,时而向南游历,时而向北归来。它们在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坚持前行。这种顽强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
    第七八句写到了上虞县的情况。由于当地人民的辛勤劳作,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无法再供养这些鸟儿。因此,它们只能离开这个地方,继续前行。这种无奈让人感到心疼和惋惜。
    最后两句写到了水边的小鸠。它们在迁徙的过程中,时而啄食草根,时而啄除污秽之物。这种努力和坚韧让人们不禁为之动容。然而,当它们看到自己的同伴们离去时,却会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悲伤。
    这首诗通过对鸿雁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民勤劳、坚韧、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状下的悲哀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