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鸾啸,尽东华尘坌,离魂凄绝。把手琼箫明月下,一笛又吹横铁。练水鱼肥,黄山鹤瘦,溪树绕莺舌。北窗高卧,长卿已倦游辙。
试看眼底纷纭,几年人事,花样都全别。何似钓台烟水上,不问蜗蝇喧热。陇首长镵,床头浊酒,谁巧谁为拙。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分析其情感主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注意要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本首诗写于宋理宗嘉定十年(1217)作者在徽州任上时,词的上片以景起兴,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归黄山图,下片抒发了送别友人的感慨。

词中写到“苏门鸾啸”,即凤凰鸣叫,是吉祥之兆;“尽东华尘坌”,指东华门外尘土飞扬,是繁华景象。“把手琼箫明月下”句写月下吹萧,意在表现友情。“练水鱼肥”“黄山鹤瘦”,是借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北窗高卧”句用典,《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长卿已倦游辙”之语,意为李白已厌倦了功名利禄,隐居田园生活。“试看眼底纷纭”句,写眼前纷繁世事,暗指仕途上的坎坷。“何似钓台烟水上,不问蜗蝇喧热”句写自己与朋友一起远离世俗的烦扰。末两句“陇首长镵,床头浊酒,谁巧谁为拙?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句写出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伤之情,最后以“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作结,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音袅袅。

【答案】

上片:

苏门鸾啸,尽东华尘坌,离魂凄绝。

把手琼箫明月下,一笛又吹横铁。

练水鱼肥,黄山鹤瘦,溪树绕莺舌。

北窗高卧,长卿已倦游辙。

下片:

试看眼底纷纭,几年人事,花样都全别。

何似钓台烟水上,不问蜗蝇喧热。

陇首长镵,床头浊酒,谁巧谁为拙?

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

赏析: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景抒怀。开头三句说:“苏门鸾啸”,即凤凰鸣叫,是吉祥之兆;“尽东华尘坌”,指东华门外尘土飞扬,是繁华景象。“把手琼箫明月下”,意在表现友情。“练水鱼肥黄山鹤瘦”,是借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北窗高卧”句用典,《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长卿已倦游辙”之语,意为李白已厌倦了功名利禄,隐居田园生活。“试看眼底纷纭”,句写眼前纷繁世事,暗指仕途上的坎坷。“何似钓台烟水上,不问蜗蝇喧热”句写自己与朋友一起远离世俗的烦扰。末两句“陇首长镵,床头浊酒,谁巧谁为拙?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句写出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伤之情,最后以“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作结,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音袅袅。

下片:

上片从景入而到情,下片则从情出而到景。前两句“陇首长镵,床头浊酒,谁巧谁为拙?”写离别后的生活,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伤之情。第三、四句“试看眼底纷纭,几年人事,花样都全别。”句写作者眼前的纷繁之事,暗指官场上的挫折和失意。接着用“何似钓台烟水上,不问蜗蝇喧热?”两句写自己与朋友一起远离世俗的烦扰。第五、六句“陇首长镵,床头浊酒,谁巧谁为拙?”句写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最后两句“送君归矣,柳花正似飞雪”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音袅袅。

这首词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动作来抒情言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构思精巧,笔法细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