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阁初成,正见南山,名曰悠然。有疏窗六尺,低才压帽,藏书两架,小恰如船。芳树檐头,晴岚屋上,放了晨衙即醉眠。春深矣,且聘红买绿,俸里支钱。
洛阳佳种争妍,想太白、清平调可怜。把护花铃索,随时安顿,移春亭幔,着意遮全。贳酒酹香,教歌试艳,拚与花王结胜缘。吾还笑,笑当年杜牧,也为花颠。
诗句
半阁初成,正见南山,名曰悠然。
有疏窗六尺,低才压帽,藏书两架,小恰如船。芳树檐头,晴岚屋上,放了晨衙即醉眠。春深矣,且聘红买绿,俸里支钱。
洛阳佳种争妍,想太白、清平调可怜。把护花铃索,随时安顿,移春亭幔,着意遮全。贳酒酹香,教歌试艳,拚与花王结胜缘。吾还笑,笑当年杜牧,也为花颠。
译文
半楼刚刚建成,就看见了南山,取名叫做悠然。
有六尺宽的窗户,低矮得只能盖住帽子,有两架小书架,就像小船一样。
在芳树下的屋檐头,晴天里的山岚覆盖了屋子,一早起来就醉了然后睡下。春天已经很深了,而且用红色的花朵和绿色的叶子来装饰,从俸禄中支出钱来购买。
洛阳的佳种争相开放,想起李白曾经写的《清平调》,那真是可惜啊!
把保护花儿的铃声,随时放在合适的位置,用春天的帷幕来遮蔽它们。
买来酒来祭祀花朵,让唱歌的人试着去赞美这些花儿,拼命地与花儿结下深厚的情谊。我笑,笑当年杜牧也为了花儿而颠倒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悠然阁中的景致,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首句“半阁初成”,点明了诗人新建的阁楼已经基本完成,营造出一种期待已久的氛围。紧接着,诗人描绘了阁楼中的景色:“正见南山,名曰悠然。”这里,诗人以“南山”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阁楼周围的自然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诗人详细描述了阁楼内的陈设:“有疏窗六尺,低才压帽,藏书两架,小恰如船。”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阁楼内部的结构布局,更巧妙地将窗户的尺寸、书架的大小与帽子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此外,诗人还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第三句中,诗人再次提及南山:“芳树檐头,晴岚屋上,放了晨衙即醉眠。”这里,诗人将“芳树”与“晴岚”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同时,诗人还描绘了自己在阁楼中醉酒入睡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悠闲惬意的感受。
最后一句则转向了对其他文人的讽刺:“洛阳佳种争妍,想太白、清平调可怜。把护花铃索,随时安顿,移春亭幔,着意遮全。贳酒酹香,教歌试艳,拚与花王结胜缘。”这里,诗人以李白的诗句为例,表达了对那些只顾自己的文人的不满和批评。他认为,这些人只关心自己的名利,却忽视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悠然阁内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讽刺手法,对那些只顾自己的文人进行了批判和抨击。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