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凉天气黄昏后。愁味浓于酒。绿莎蛩语未分明。第一秋声先诉与侬听。
房栊寂寂烧银烛。浅醉欹红玉。挂花香里露华多。不卷珠帘无那月明何。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画春泥”“玉关情”。双调,七十三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一平。上片押入声韵,下片押平韵。
已凉天气黄昏后。愁味浓于酒。绿莎蛩语未分明。第一秋声先诉与侬听(侬:我)。
房栊(lóng隆):门窗。栊,窗槛。银烛:白蜡制的蜡烛。
浅醉欹(yī依)红玉:微微醉酒倚靠在红色的玉石屏风上。欹,斜倚。
挂花香里露华多:挂在衣襟上的花散发出的清香和露水交织在一起。挂,挂在衣服上。华,花。多,丰富。
不卷珠帘无那月明何:如果不拉起珠帘,那明亮的月光怎么进来呢?不卷,不放起来。珠帘,珍珠做成的帘子,这里指纱质帘子。不卷,不放起来。
赏析:
《虞美人·已凉天气黄昏后》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此词写闺中独处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孤凄落寞的情怀。开头一句“己凉天气黄昏后”,点出时令、节候和时间;“愁意”二字总括全词,为下文写景抒情张本。“绿莎蛩语未分明,第一秋声先诉与侬听。”两句以写景为主,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未分明”,没有分清楚,形容蟋蟀在鸣叫,声音模糊不清,难以分辨。这两句的意思是蟋蟀还没有鸣叫得十分清晰,秋天的声音就已经先期传来,让“我”听到。
“房栊寂寂烧银烛”,写的是夜深人静,室内一片漆黑,只有点燃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线,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这一句中的“银烛”指的是白色的蜡烛,用来形容蜡烛的光芒明亮而洁白如银,同时也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浅醉欹红玉”,这一句写的是作者自己微微有些醉意,身体斜靠在红色的玉石屏风上。这里的“红玉”指的是红色的玉石屏风,它象征着高贵和典雅。这一句中的“欹红玉”暗示了作者可能正在休息或者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挂花香里露华多”,这句写的是作者将衣襟挂在花枝上,花朵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露水也沾湿了衣襟。这里的“挂花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同时,“露华多”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珍惜。
“不卷珠帘无那月明何”,最后一句写的是不拉开珠帘就能看到明亮的月亮吗?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里的“无那”意味着没有办法,无法实现的愿望。
整首词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在秋季夜晚独自在家的情景,展现了她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渴望自由的情感。同时,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