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七闽之险绝人寰,今见闽西之山长且弯。
如树有干干有枝,枝枝叶叶交回环。
一山生出山无数,大抵无一直走皆横拦。
初逾一岭谓山尽,未尽又见山当前。
山脚稍稍得平处,过去竟为山所关。
山头隐隐现凹处,上去仍为山所瞒。
或数十丈十馀丈,迭上迭下劳跻攀。
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总在山之间。
往时飞步凌孱颜,只今老矣筋骨孱。
赖有两人能舆我,下舆姑让渠息肩。
摄杖徐行复小憩,松边竹下时流连。
但见山头石磊磊,但闻山脚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
水兮何智石何顽,石固长间水亦间。
咄哉上上下下劳如此,我殆不如石与水。
这首诗名为《自上杭旧县乡至永安湖口司无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顿甚劳途中书此遣怀》,作者是明代诗人王稚登。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与注释:
我闻七闽之险绝人寰,今见闽西之山长且弯。
译文:我曾听说福建的山势险峻,远离尘世,现在看到了闽西的山,它们既长又弯。
注释:七闽指的是福建省,闽西即福建西部地区,这里形容那里的山势险峻。如树有干干有枝,枝枝叶叶交回环。
译文:就像树木一样,树干和枝条交错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环状结构。
注释:比喻了闽西山脉连绵不断的形态,如同树木一般。一山生出山无数,大抵无一直走皆横拦。
译文:一座山从另一座山上生长出来,无数的山峰都横亘在前方。
注释:描绘了山脉的密集和复杂,强调山路的曲折和不易。初逾一岭谓山尽,未尽又见山当前。
译文:刚过一座山岭,就以为到了尽头,但还没到尽头,又看到新的山岭在前面。
注释:表达了山路迂回曲折的特点。山脚稍稍得平处,过去竟为山所关。
译文:山脚下有一些地方稍微平坦一些,但走过之后才发现前面被山挡住了。
注释:描述了山路的崎岖不平以及前进时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山头隐隐现凹处,上去仍为山所瞒。
译文:山顶隐约可见凹下去的地方,但继续往上攀登时仍然会被山峦遮挡。
注释:描绘了山峰的起伏变化,以及攀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数十丈十馀丈,迭上迭下劳跻攀。
译文:有时需要走上几十丈甚至十几丈的路程,不断上下攀爬。
注释:反映了山路的陡峭和行走的艰难。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总在山之间。
译文:六天走了三百里路,始终在山间上下穿行。
注释:说明旅程漫长且充满艰辛,需要不断地在山中穿梭。往时飞步凌孱颜,只今老矣筋骨孱。
译文:从前我能够快速地奔跑,但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变得不再灵活。
注释:通过对比昔日的轻快与现在的衰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慨。赖有两人能舆我,下舆姑让渠息肩。
译文:幸好有两个人能够抬我下山,让我下车休息一会儿。
注释:表达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体力不支的状况。摄杖徐行复小憩,松边竹下时流连。
译文:拄着拐杖慢慢行走,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在松树旁边竹子下面徘徊。
注释:描述了登山时的行走状态,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休息和欣赏。但见山头石磊磊,但闻山脚水潺潺。
译文:只见山峰上的石头参差不齐,只听到山脚下水流的声音。
注释:分别描写了山石和水流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静谧和生机。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
译文:山里的石头从来不会下山,水也不会流向山上。
注释: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改变性以及对自然的尊重。水兮何智石何顽,石固长间水亦间。
译文:水啊你有什么智慧,石啊你又多么顽固,石头固然是长久存在,水也总是流动不停。
注释: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认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咄哉上上下下劳如此,我殆不如石与水。
译文:真是辛苦如此上山下山,我恐怕还不如山与水。
注释:表达了对自身体力的自嘲,同时也对自然界的坚韧和恒久表示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山路的描述和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传达了作者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