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儒雅最英英,藩邸人如棘下生。
吾道中兴由汉室,斯文一劫是秦坑。
诸陵而外存孤冢,小县于今尚旧名。
芳躅遥遥谁继者,好从前路问东平。
【注释】
河间:指献王刘德墓在今河北省沧州市。藩邸人如棘下生:指刘德为汉高祖刘邦所封的诸侯王,封国在河北的涿郡、易县等地,所以用“藩邸”来比喻。棘门关,在今河北省正定县西北。棘下:即棘门。棘门关是战国时赵国的长城关隘,地处要冲,形势险峻,故称。
吾道:我的学说。中兴:兴盛,振兴。汉室:西汉王朝,这里指汉朝。斯文:指儒学经典。一劫:一个时期,一个阶段。
诸陵:指汉武帝的茂陵和宣帝的杜陵等。存孤冢:犹言有坟墓存世。小县:指景县。尚旧名:仍然沿用旧名。
芳躅(zhú):美好的踪迹,引申为美好的东西。谁继者:谁能够继承?好问路:善于向别人询问,善于向别人学习。东平:指东汉末年的张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游历河间,谒访刘德墓时所作。诗人对刘德的人品、业绩进行了歌颂,同时借题发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四句赞颂刘德的为人和成就。“风流儒雅最英英”,赞美其儒雅风流、博学多识;“藩邸人如棘下生”,称赞他为汉高祖所封的藩王,人望很高;“吾道中兴由汉室”,表明自己推崇儒家学说,主张恢复汉室;“斯文一劫是秦坑”,指出儒学典籍在秦代被焚毁,现在又得到恢复。后六句写景抒情,抒发诗人感慨。“诸陵而外存孤冢”,指景县还有刘德的墓地,说明刘德仍受到后人纪念;“小县于今尚旧名”,景县仍保留着刘德的旧名,可见其遗迹流传至今;“芳躅遥遥谁继者”,指刘德的功绩已经遥远难寻,谁能够继续他未竟的事业呢?“好从前路问东平”,诗人表示希望从东平(今山东聊城一带)寻找刘德遗留下的事业,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