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计皆私计,官穷胆气粗。
脂膏恣朘削,色目借捐输。
曾不怜人死,何尝怯鬼诛。
黑丸随处有,可有护身符。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杜甫所作。下面是对每句的逐字释义及注释:
自粤贼倡乱以来蔓延大江南北今已七年矣老师縻饷平定无期烦惋之余忾然有作(第一句)
- 粤:古代对广东一带的称呼。
- 倡乱:起兵造反。
- 今:现在。
- 七年:从某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年的时间。
- 老师:指地方官员或师长。
- 縻(mi):拖延、耽搁。
- 平定无期:平定叛乱没有期限。
- 烦惋(wǎn):烦恼、失望。
- 余(yú):我。
- 忾然(kài rán):慨叹的样子。
国计皆私计,官穷胆气粗(第二句)
- 国计:国家的财政收支。
- 皆:都。
- 私计:个人的打算。
- 官穷:指国家财政困难。
- 胆气粗:形容官员们的勇气十足,不顾个人安危。
脂膏恣朘削,色目借捐输(第三句)
- 脂膏:比喻财富。
- 恣:任意、放纵。
- 朘削:削减。
- 色目:指税收名目。
- 借:依靠、依赖。
- 捐输:交纳税款。
曾不怜人死,何尝怯鬼诛(第四句)
- 曾:难道。
- 怜:怜悯。
- 人死:指百姓死于战乱或饥荒。
- 何尝:岂有。
- 怯:害怕。
- 鬼诛:鬼神的惩罚。
黑丸随处有,可有护身符(最后一句)
- 黑丸:指盗贼、强盗。
- 随处有:到处都是。
- 可有:是否有用。
- 护身符:保护自己安全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官员们的贪婪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民生的同情。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