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郡洪都,平反借、经纶妙手。游刃处、昆刀并剪,氓冤立剖。九曲羊肠真险绝,蘼芜何事捐新妇。叹樽前、涕泪染琵琶,青衫袖。
湖水畔,吴山岫。白傅再,苏髯又。更穷愁诗好,外孙齑臼。长笛倚楼谁解道,旗亭歌遍诸伶口。向六朝、烟雨晚寻春,从君后。
【解析】
本诗是两首词,第一首为《满江红·送赵德庄》,第二首即题中之“武陵二首”中的一首。这两首词都是送别之作,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第一首上片写洪都的地理形势,下片抒怀;第二首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之情。两首词在内容上没有区别,只是在结构、风格上有所不同,这是词人独创的艺术风格。
第一首:
洪都:今江西南昌市,古称洪州,又名豫章。
平反:恢复名誉。借:借助。经纶:治理国家大事的能力,这里指文才和本领。
昆刀并剪:比喻用刀剑除去祸患。昆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剑,相传能斩妖除怪。
氓冤:人民受冤屈的百姓。
九曲:形容道路弯弯曲曲。羊肠:羊肠小道。险绝:非常艰险。
“靡芜何事捐新妇”,意思是说:为什么抛弃了新娶的妻子呢?靡芜:传说中女子采桑时被男子所弃。这里是以女子自喻,表示自己受到冤屈后仍不改初衷。
“长笛倚楼谁解道?”意思是说:那高高的楼头,是谁懂得我的心意呢?
“旗亭歌遍诸伶口”意思是说:在酒宴上,我唱歌,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连那些艺人听了都感到新奇。旗亭:古代酒肆的招牌,这里代指酒宴。诸伶:各种演员。
【译文】
古郡洪都,恢复名誉借助于你(赵德庄)妙手。
游刃处昆刀并剪,人民受冤屈,我为他们申冤。
九曲羊肠路太险要,为什么抛弃了我?
“樽前”两句:樽前泪滴琵琶,青衫袖染泪痕。
湖水畔吴山岫:湖水边的吴山和山峰。
白傅:白居易,唐著名诗人。
更穷愁诗好,外孙齑臼:更加忧愁苦闷的诗句很多,但只有这些才能表达出我的苦闷。
外孙齑臼:外孙,外孙女。齑臼:研磨中药的器具,这里借指诗文,用来研磨诗文的是自己的外孙。
长笛倚楼谁解道,旗亭歌遍诸伶口。
【赏析】
这首词是两首词中的第一首,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当时赵德庄由大理评事出任吉州庐陵县知县。词人送别好友,表达了对他遭遇的不幸以及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期望的心情。
上片主要叙写友人的遭遇。词人首先描写了洪州的地理形势,然后写到友人被贬谪到庐陵的情况。“平反”二字写出了友人的冤屈被昭雪,也表明了他对于政治斗争的看法,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使国家摆脱危难,重获太平,因此他满怀信心地期待着友人能够早日得到平反的机会。
词的下片主要是表达词人对友人的关切与祝愿。词的开头两句,“湖水畔吴山岫”,词人把湖水边吴山的美景和青山相联系,这既表现出词人善于观察自然景物的特点,又表现出他对友人处境的关心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白傅再,苏髯又”两句,词人把白居易、苏轼这两位唐代大文豪相提并论,说明他们二人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过辉煌的业绩。“长笛倚楼谁解道”一句,词人借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为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和对友人坎坷命运的同情之意。结尾两句,则是词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旗亭歌遍诸伶口”一句,既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又是对他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