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奏凌云,真才子、至尊曾许。长太息、文章憎命,骅骝失主。放逐身随麋鹿伴,英雄志偃蛟龙雨。记锦裘、跃马出榆关,题诗处。
白莲社,谁偕与。石渠阁,曾凝伫。且南窗寄傲,东篱高踞。五岳梦游禽庆屐,三挝醉弄祢衡鼓。笑韩陵、一片石崚嶒,差堪语。
【解析】
此词是咏怀之作。上阕先点明题旨,再写自己的抱负;下阕则直抒胸臆。全词借古讽今,寄意深远。
【译文】
我赋诗奏曲高入云霄,真是有真才子,被至尊曾许的。长叹息文章憎命,骏马失去了它的主人。放逐时身随麋鹿伴行,英雄志偃蛟龙雨。记得跃马出榆关,题诗处。
白莲友是谁可以偕与?石渠阁曾凝伫。而且南窗寄傲,东篱高踞。五岳梦游禽庆屐,三挝醉弄祢衡鼓。笑韩陵一片石崚嶒,差堪语。
注释:
①尤展成小像二首:即《满江红·赋奏凌云》和《满江红·赋奏凌云》。
②长太息:常常叹息。
③文章憎命:指文章被命运所憎恶。
④骅骝失主:比喻人才失去主人。
⑤“放逐”句:作者自注:“元祐中,余为翰林学士承旨,谪居黄州。”
⑥“英雄”三句: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壮怀激烈,却只能像蛟龙一样在大海中翻腾,像凤凰一样在高空里翱翔。
⑦锦裘:华美的皮衣。跃马出榆关:据《晋书·谢安传》,谢安年轻时很有文才,隐居会稽东山,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后来,当桓温要他出任大司马时,他写了一首辞赋《登北楼赋》来表示他的志向。后来,当他听说谢家子弟都在洛阳做官时,便写下了这首《答谢中书书》。榆关,即山海关。
⑧“且”句:据《晋书·谢安传》,谢安曾经对门人张玄常说:“我年轻时就喜欢游览山水,如今我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来隐居。”
⑨白莲社:据《宋书·宗炳传》,宗炳曾与朋友刘孝标等人结为“白莲社”,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互相唱和。
⑩石渠阁:《世说新语·文学》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曾到他父亲的书房去看,看见壁上有“奋迅发速”四字,于是赞叹地说:“这四句话写得好极了!”石渠阁就是他的父亲王羲之的书斋名。
⑪“且”句:据《后汉书·逸民传》记载,东莱人管宁、华歆两人都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他们曾经一起读书,管宁十分清贫,只吃菜粥,穿粗布衣服,而华歆却十分富有。一天,有人请管宁吃饭,管宁没有理会他。第二天,又派人请华歆,华歆也来了。管宁生气地说:“你昨天为什么不请我吃饭?”华歆说:“我昨天请你,你怎么不来呢!”管宁说:“我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从此,他们二人就分道扬镳了。
⑫五岳梦游:传说中古代五位仙人的住所。禽庆,即祝融氏的臣子,相传他曾把鞋子穿在脚上行走五岳。
⑬三挝:击鼓的声音。《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鼓琴,铿锵镗鑞之声,尝闻之,弗及也。”祢衡也曾击鼓作过乐,但据说他并没有弹琴,只是用鼓槌敲着鼓打拍子,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击鼓骂曹”的祢正平。
⑭韩陵:地名,在山西省临猗县西二十里。李白曾在《古风》中写过一首诗:“秦王扫六合,虎视贯浮云。”这里的“差堪”是指韩陵石的嶙峋不平。
赏析:
此词以咏怀为题,借古人之事抒发自己的情怀。开头两句写作者因被贬而感慨文章憎命,壮志难酬。接着写自己的遭遇,感叹才华无处发挥,只能像蛟龙在大海中翻腾,凤凰在天空里翱翔一样。第三、四句写自己虽有许多豪情壮志,但也只能任其自然发展而已。接下来写自己的仕途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不满。最后一句是说自己虽然有很多的才华,但却只能任其自然发展,没有什么作为。全词借古讽今,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