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瑟归来,叹游子、飘零南国。君贺我、商瞿有子,狂歌浮白。大者才能呼父执,黄鸡绿酒娱今夕。但无如、琼树倚阶前,夸双璧。
吹玉笛,长干陌。携蜡屐,江淹宅。曰身将隐矣,北山之北。远害且寻麋鹿伴,那能老作诸侯客。况竹溪、六逸尚堪招,徂徕侧。
注释:
- 抱瑟归来,叹游子、飘零南国。君贺我、商瞿有子,狂歌浮白。大者才能呼父执,黄鸡绿酒娱今夕。但无如、琼树倚阶前,夸双璧。
抱着琴回来,感叹游子漂泊在南方。你祝贺我有儿子啊,他狂歌高唱,畅饮美酒。有才有德的人能够呼朋唤友,用黄酒和绿酒来娱乐今宵。但是没有谁能如同琼树一样屹立不倒,夸耀着自己有双璧般美好的人才。
- 吹玉笛,长干陌。携蜡屐,江淹宅。曰身将隐矣,北山之北。远害且寻麋鹿伴,那能老作诸侯客?况竹溪、六逸尚堪招,徂徕侧。
吹奏玉制的笛声,漫步于长干巷陌。带着象牙的鞋子,到江淹的住宅去。说我要隐退了,要到北山的北面去了。远离祸害,寻找麋鹿这样的好伴侣,怎么能像做诸侯那样的官呢?况且竹溪的六逸,还堪以招引,徂徕山就在附近。
赏析:
《满江红·李方山归自滇中喜而有赠二首》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送别词。该词上片描写李方山归自滇中喜而有赠,下片写其归隐之意。全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友人李方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词起笔即点明题旨,“抱瑟归来”,既是实写又寓含了李方山归自滇中的欣喜之情,同时暗示了他怀才不遇的处境。“叹”字,表明了作者对李方山归自滇中而有所感慨的心情。接下来三句,既写出李方山的得意之状,又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李方山“商瞿有子”,“狂歌浮白”,可见其才气横溢,意气风发。然而,作者却认为他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大者”“狂歌”两句,既突出了李方山的才华横溢,又暗喻了他的不得志。接着四句写他与故交欢聚的情景。此时正值月明之夜,李方山邀请故交好友一同赏月饮酒,共享天伦之乐。然而,这种欢乐却难以持久长久。“但无如”两句,既表现了李方山内心的孤独寂寞,又暗示了他即将离开故乡、隐遁山林的命运。
过片之后四句写李方山即将隐居山林的消息。“吹玉笛”,“持蜡屐”,都是写他的隐居生活情趣。然而,这却是在他将要隐退之前的事情。“曰身将隐矣,北山之北”一句,既是对前面所写隐居生活的总结,又是对他未来生活的展望。最后两句写李方山归隐山林后的生活。“远害且寻麋鹿伴”,表明了他对远离世俗纷争、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那能老作诸侯客”,则是对封建官场束缚的讽刺。最后两句写李方山归隐山林后的生活环境。“况竹溪”、“六逸”等处,都是指他隐居之地的具体景物,同时也暗喻了他与世隔绝的孤寂之感。“徂徕侧”,则是对他居处位置的描绘。
此词通过对李方山归隐前后的描写,展现了他一生坎坷经历及豪放的个性和不羁的人生态度。全词情感起伏跌宕,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