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鸦归,溯风笛起,楼迥便觉秋赊。频拍阑干,望穷西北,浮云冉冉犹遮。叹赋笔、哀时纵妙,鼙鼓催人渐老,繁华境改,空惊浩劫虫沙。何待新亭洒泣,千载事、似梦总堪嗟。
雾沾衰草,风回旷野。黄叶萧萧,门径欹斜。休错比、成都旧宅,彭泽荒园,好藉琴尊伴客,松菊怡情,长向闲中遣岁华。无柰故人,音书断绝,飘转关河,遍地荆榛,日暮途穷,如何不还家。

西平乐

向晚鸦归,溯风笛起,楼迥便觉秋赊。频拍阑干,望穷西北,浮云冉冉犹遮。叹赋笔、哀时纵妙,鼙鼓催人渐老,繁华境改,空惊浩劫虫沙。何待新亭洒泣,千载事、似梦总堪嗟。

雾沾衰草,风回旷野。黄叶萧萧,门径欹斜。休错比、成都旧宅,彭泽荒园,好藉琴尊伴客,松菊怡情,长向闲中遣岁华。无柰故人,音书断绝,飘转关河,遍地荆榛,日暮途穷,如何不还家。

注释:

  1. 向晚:傍晚的时候。2. 溯:逆着、沿着。3. 秋赊:秋天的光景悠远。4. 频拍阑干:频频拍打栏杆。5. 西北:这里指北方或西方。6. 浮云冉冉:飘动的云彩缓缓上升。7. 赋笔:写作的笔。8. 鼙鼓:战鼓。9. 繁劫虫沙:繁华凋零,化为沙土。10. 何待:何必等待。新亭:即新亭对泣,指东汉初年王敦谋反失败后,谢安等人在新亭聚会,王导流泪,诸贤相对哭泣,共作《短歌行》以抒怀的故事。11. 千载:千年。12. 梦总堪嗟:如同梦境一般不值得惋惜。13. 雾沾衰草:被雾气打湿的衰败的草木。14. 风回旷野:风吹回空旷的原野。15. 黄叶:泛指秋天的树叶。16. 欹斜:倾斜。17. 比:比较。18. 成都旧宅:指作者曾经住过的地方。19. 彭泽荒园:指作者曾经住过的彭泽县的一座荒废的花园。20. 琴尊:古代盛酒食的器具。21. 松菊:指松树和菊花。22. 长向:常常。23. 无柰故人:无奈的是老朋友已不再联系。24. 音书断绝:音信全无。25. 关河:关隘与山河。26. 荆榛:荆棘丛生。27. 如何不还家:怎能不想回到家中呢?
    赏析: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秋景之悲凉。“向晚”点明时间是在傍晚。“鸦归”、“溯风”、“吹笛”,渲染出一片凄凉的气氛,使读者仿佛听到凄厉而苍凉的笛声和乌鸦归巢的声音。“楼迥”二字既写出了登高所见,又暗含无限惆怅之情。接着写眺望所见之景:“频拍阑干”,“望穷西北”。阑干,栏杆,是登高望远之处。这两句是说,他多次拍打阑干,极目远眺,但只见西北天际有一缕缕轻烟似的云朵在缓缓地移动。“浮云冉冉犹遮”一句,描写了一幅苍茫浑厚的画面,表现出一种苍凉的意境。这两句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而且通过这一景象暗示了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
    下片主要是写秋景之荒凉。开头四句,先从视觉角度写秋天的萧条景象:“雾沾衰草”,“门径欹斜”,一派荒凉冷落的景象。接着又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黄叶萧萧”,“风回旷野”。“萧萧”,形容风声凄切,也形容落叶声、枯草响等声音的悲凉;“回”,指风声由高处向低处吹拂。这几句既是对前文景物的具体描写,也是作者内心感情的自然表露。最后两句,作者又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松菊怡情”,“无奈故人音信断绝。”松菊,指松树和菊花,都是常绿植物,它们在冬天依然郁郁葱葱,清香四溢,给人以愉悦之感;“怡情”二字写出了这两种植物给作者所带来的愉快心情。“无奈”二字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音信不通的无奈之情。“音书断绝”一句,不仅表明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交往已经中断,而且透露出了他对这种局面无可奈何的悲哀心情。“飘转关河”,进一步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遍地荆榛”,更烘托出作者心中的悲愤和无奈。结尾两句,以感叹语气收束全词:“日暮途穷,如何不还家?”这是作者对当时形势的一种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全词情景交融,将秋景之凄凉、人之孤寂、国事之危急等多重意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深沉凝重的艺术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