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里东偏,俞山北舍,中有隐者茅堂。
邻圃钞书,隔溪赊秣,一村风雨归庄。
叹壁向霜天陡立,骨为残秋太瘦,多时晒药西轩,终朝行散南岗。
我买烟舠过话,柴门下、深巷剧空苍。
只须剪烛,无烦烹韭,欲与君言,竟上君床。
君不见、石鲸跋浪,铁马呼风,今日一片关山,五更刁斗,何处乾坤少战场。
且拥孺人,相携稚子,读易歌骚,把酒弹琴,强饭为佳,慎毋憔悴江乡。
西平乐 王谷卧疾村居拿舟过讯同南耕赋
筱里东偏,俞山北舍,中有隐者茅堂。
邻圃钞书,隔溪赊秣,一村风雨归庄。
叹壁向霜天陡立,骨为残秋太瘦,多时晒药西轩,终朝行散南岗。
我买烟舠过话,柴门下、深巷剧空苍。
只须剪烛,无烦烹韭,欲与君言,竟上君床。
君不见、石鲸跋浪,铁马呼风,今日一片关山,五更刁斗,何处乾坤少战场。
且拥孺人,相携稚子,读易歌骚,把酒弹琴,强饭为佳,慎毋憔悴江乡。
【注释】
筱里:指隐居之地。
俞山北舍:俞家在北边。
“有”字原缺,据《词林纪事》补。
邻圃:邻家田圃。钞书:抄写书籍。
“赊”字原缺,据《词林纪事》补。
一村:全句意为“整个村庄”。
叹:感叹。
“骨”字原缺,据《词林纪事》补。
“晒”字原缺,据《词林纪事》补。
“竟”字原缺,据《词林纪事》补。
“强”字原缺,据《词林纪事》补。
【赏析】
此词是作者隐居后所作。词中描写了隐者生活之闲适,表达了对隐者的赞美之情,同时反映了他厌倦官场的生活态度。
开头三句描绘了隐者居住的地方。其中“筱里”、“东偏”等字眼表现了地理位置的特点,而“中有隐者茅堂”则表明了隐者的身份和生活环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出了一幅繁忙的田园生活图景。邻家的田圃里传来了读书的声音,隔溪处传来了卖粮的吆喝声。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这种宁静的生活让人感到无比满足。
隐者的生活并不仅仅是这样。他们也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他们在农忙时节需要辛勤劳动,而在闲暇时则需要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种生活虽然忙碌但却充满了乐趣。
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生活方式。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品来装饰自己的住所,只需要简单的蜡烛和烹饪工具就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既节约又环保,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最后两句则是对隐者精神世界的描述。他们喜欢读书、唱歌、弹琴、饮酒等各种高雅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放松身心,还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此外,他们还注重家庭和睦和家人团聚,这也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这首词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场景和方式,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不仅适用于古代文人士大夫,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