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绕烛房空,辽海雁稀,难问音息。秋气萧寥,有吟蛩谙得。邀桂影、冰奁乍启,泛梨花、瑶尊共拭。注年欢会,忍看片时,风起荡尘迹。
曲阑依旧在,映月黯黮油碧。字刻丛篁,想盟言犹识。最堪笑、阿瞒情苦,世缘深、仙云梦窄。绣裳霞茜,舞罢细腰谁能惜。

【解析】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分析赏析。

“步绕烛房空”,意思是:我独自徘徊在烛光闪烁的室内。“烛房”即“内室”。“辽海雁稀,难问音息”,意思是:辽海的鸿雁稀少,难以打听他们的讯息。“辽海”指北方边关地区。“雁稀”“难问音息”是说战况危急,消息不通。诗人身处异乡,自然思念故国和亲人。“秋气萧寥,有吟蛩谙得”,意思是:秋日寒气萧瑟凄凉,只有蟋蟀知道这种凄凉,“秋气萧寥”,写秋天的景致;“吟蛩谙得”,写蟋蟀叫声的凄婉。诗人用拟人手法,把蟋蟀的声音写得如此凄婉哀伤,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邀桂影、冰奁乍启,泛梨花、瑶尊共拭”,意思是:邀请桂花的影子,打开冰制的酒器,共同擦拭着洁白如玉的酒杯。“邀”“泛”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一起赏月饮酒的情景。“注年欢会,忍看片时,风起荡尘迹”,意思是:盼望着每年这个时候能相聚,可现在只看到片时的风起,吹落了地上的尘土。“注年欢会”指往年中秋之宴,“风起荡尘迹”是比喻岁月匆匆,人事变迁。尾段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曲阑依旧在,映月黯黮油碧”,是写景抒情,“曲阑”是指栏杆,“油碧”指深绿色。这两句意思是:曲廊栏杆依然在,但月光暗淡无光,照在栏杆上就像涂上了深绿色的油漆一样。“字刻丛篁,想盟言犹识”意思是:字刻在竹林里,想当初盟誓的话还在耳边。“阿瞒情苦,世缘深、仙云梦窄”意思是:阿瞒(曹操)的情意太苦,人生世事太复杂、太深奥了。“绣裳霞茜,舞罢细腰谁能惜”意思是:美丽的衣裳像霞光那样艳丽,舞姿曼妙如同细腰美人,可是舞完之后又是谁还能欣赏呢?这里既描写了歌舞之美,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感慨。“绣裳霞茜”形容女子穿着华美的服装。“细腰”是美人腰部纤小的代称。“谁”字是反诘语气词,表示疑问。作者通过描绘舞女的装束和姿态以及舞蹈的场面来表现其艺术美,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的事物不能持久的感慨。

【答案】

①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甲辰中秋之夜的酬唱之作。②上阕写自己独居异乡,怀念故友,感叹时局动荡,不得与友人团聚。③下阕写与友人同赏明月,同饮清酒,同抒离愁别绪。④这首词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意境高远。⑤这首词多用典故,含蓄蕴藉,余韵袅袅。

赏析:

这首词是与友人甲辰中秋之作。上阕开头三句写词人为独处异乡,怀思故人而感到孤独寂寞。“辽海雁稀,难问音息。”辽海,泛指北方边关之地。词人在异乡独居,远离故土、亲朋,自然不免产生思归之意,更何况雁飞稀少,音讯不通,更令人心烦意乱。“秋气萧寥,有吟蛩谙得。”秋风萧瑟,使人感到孤寂无聊。只有蟋蟀知道这种凄凉,因此词人听到蟋蟀的叫声就倍感凄楚。“吟蛩谙得”中的“谙得”两字极富表现力,它既写出了蟋蟀叫声的哀婉动听,又暗示出词人的孤寂心境。接下来两句写词人邀友人来家中赏月饮酒,共叙友情。“邀桂影、冰奁乍启,泛梨花、瑶尊共抆。”“邀桂影”、“冰奁乍启”都是想象之辞,表明词人邀请客人来家赏月,并且特意准备了冰镇的美酒。“泛梨花、瑶尊共抆”则是写他们一边饮酒作乐,一边欣赏皎洁的月光。“注年欢会,忍看片时,风起荡尘迹。”这三句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所写之事的回忆,又是下文即将展开的描写。结拍两句写词人与友人在月光中相对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曲阑依旧在”指的是院中曲折的长廊,“映月黯黮油碧”则是指长廊上月光下的景色。“字刻丛篁”,意思是字刻在竹林里。“想盟言犹识”,意思是想起当年盟约的话还记忆犹新。“最堪笑、阿瞒情苦”,这句意思是最为可笑的莫过于阿瞒(指曹操)的情意太痛苦了。“世缘深、仙云梦窄”,意思是说世间的事太繁杂了,神仙的事又太虚幻了。“绣裳霞茜,舞罢细腰谁能惜”的意思是:漂亮的衣服就像朝霞那么鲜艳,舞姿曼妙得就像是美人细腰一般,可是舞完后又有谁会去欣赏呢?这里的“细腰”指的是美女的腰肢纤小如柳枝般柔美。“绣裳霞茜”形容女子的服饰美丽华贵,“细腰”是美女腰肢纤细的意思。“谁”在这里是一个反诘的语气词,询问到底是谁可以欣赏这样的美景。整首词通过对月夜的描写,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