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作千山雾,天悭半日晴。披衣不待小窗明。蜡得平声双屐体逾轻。
西寺藤床滑,东家竹径成。快菹鲜笋啜兰英。莺胜柁楼晚饭越中行。
南歌子·雨中夜归,明日晴,复出。戏和东坡韵
雨作千山雾,天悭半日晴。披衣不待小窗明。蜡得平声双屐体逾轻。
西寺藤床滑,东家竹径成。快菹鲜笋啜兰英。莺胜柁楼晚饭越中行。
【注释】:
①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忆多娇”、“南柯子”。②霁(jì):“雨后天晴”的省称,即雨过天晴;③披衣:脱衣,指起床;④小窗明:小窗户的光亮;⑤蜡平声:点上烛火使声音平稳,即点上蜡烛;⑥藤床:以藤条编成的床;⑦东家:指邻居。这里泛指近邻的人家;⑧快菹(zhǔ)、鲜笋、啜(chuò):指吃的菜蔬;⑨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只;⑩柁楼:船尾高耸的桅杆;⑩越中:古地名,这里指江南一带。
赏析:
本首词是作者在雨后夜归,因次日天气晴好而早起出游时所写的一首词。
词的上阕写雨后的景色和词人的心情。起句“雨作千山雾”,写雨后群山笼罩着一层薄雾,接着“天悭半日晴”,又写天空吝啬地只放晴了半天,然后写词人起来准备出门。“不待小窗明”,说明外面天色已大亮,但室内尚暗,所以不必等窗户明亮才出去。“蜡得平声”,写点上蜡烛让声音平稳,这一句既写环境,又写动作,同时写出了词人的情趣。
词的下阕写词人在外出游玩中的所见所闻。开头两句“西寺藤床滑,东家竹径成”,写游人来到寺院,看见寺庙中的藤床十分光滑;再写来到邻居家中,看到主人门前的小路已经修整好。“快菹鲜笋啜兰英”,写的是吃的菜肴;“莺胜”写的是鸟鸣,“柁楼”写的是船上的桅杆;最后两句“晚饭越中行”,写的是在江南地区乘船游玩。
这首词写得很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