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眼青红,此回绝胜龙山宴。绣塍芳甸。不尽舆图观。
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横塘远。影投波乱。我共西飞雁。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又名“凤衔杯”、“锁窗寒”。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上下片各三平韵、两叠韵。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宴习俗。

市人民代表会议:指在市区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

东坡韵:苏轼的诗词中常用此韵。

照眼:形容颜色鲜艳夺目。

绣塍(chéng)芳甸:指田埂上的锦绣花草覆盖的草地。塍,泛指田畔。

舆图观:指观赏各地地图。

何用:何必。

百里行程半:形容路途遥远。

横塘:水边。

影投波乱:形容水面映着落日的影子,波动不定。

我:第一人称代词。

共西飞雁:与归雁同飞。

赏析:

这首《点绛唇》是作者赴苏州参加市人民代表会议时所作咏怀之作。全词以议论为主,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时政的不满。

起句“照眼青红”,写秋色之艳丽。接着,作者以“此回绝胜龙山宴”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和忧患意识。

过片后三句,作者从“何用登高”开始发问:“万里行程半,谁云我独伤?”意思是说,既然国家正面临危亡的境地,又何必去“登高”呢!这既是对“登高”一词的反诘,也是对当时一些只顾自己安逸享乐的官僚们的嘲讽。

末句“横塘远影投波乱,我共西飞雁”,写自己的愁思和对前途的担忧。作者由“何用登高”而发愁,再由“横塘远影投波乱”而进一步发愁,最后才由“我共西飞雁”而收束全文,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全词以议论为主,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时政的不满。但词中又不乏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使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又有优美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