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相从游北渚,兰旌翠盖交摩。洞庭叶下水曾波。灵均元有恨,托意在湘娥。
画笔吴生称独擅。停云馆本追摹。愁心枨触更如何。佳期难再得,唯见白蘋多。
临江仙·题湖帆模文徵仲湘夫人图
帝子相从游北渚,兰旌翠盖交摩。洞庭叶下水曾波。灵均元有恨,托意在湘娥。
画笔吴生称独擅。停云馆本追摹。愁心枨触更如何。佳期难再得,唯见白蘋多。
【注释】
帝子:指舜帝的女儿娥皇、女英。她们是舜帝的妃子,后来成为湘水女神,所以称帝子。
相从游北渚:跟随着帝子一起在北洲游玩。
兰旌翠盖:指帝王的仪仗。旌,旗杆顶端插着的羽毛;盖,伞盖。
洞庭叶下水曾波:洞庭湖上曾经有过波涛。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指屈原。
托意:寄托情意。湘娥:传说中湘水女神的名字。
吴生: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
停云馆:唐玄宗李隆基所建的一座别墅,以收藏名画闻名。
【赏析】
此词是一幅描绘湘夫人和帝子的绘画作品的题咏。词的上下两片分别描写了帝子与湘夫人在北渚相会的情景和帝子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
“帝子相从游北渚,兰旌翠盖交摩。”帝子与湘夫人在北洲相会,两人乘坐着装饰华美的车马(兰旌翠盖),相互靠近并摩挲着。这两句描述了帝子和湘夫人在北洲相会的情景,帝子乘着装饰华丽的车辆,与湘夫人相会。他们的马车上的装饰非常华丽,车盖是用翠绿色的羽毛做成的,象征着尊贵的身份。他们相互靠近并在车上轻轻摩挲着对方,这体现了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洞庭叶下水曾波。”湘夫人曾在洞庭湖上泛舟,湖水泛起阵阵波浪。这一句描绘了湘夫人在洞庭湖上泛舟的情景,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一个美丽的湖泊,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吟咏之地。湘夫人曾在这片美丽的湖泊上泛舟,湖水泛起阵阵波浪,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灵均元有恨,托意在湘娥。”屈原原本就有很多哀怨之情,他通过湘夫人这个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灵均”指的是屈原,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与关怀,同时也蕴含着他个人的哀怨与痛苦。屈原曾经遭受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希望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许多哀怨之情,希望通过这些情感的传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而湘夫人则是屈原心中最为亲近的人之一,她的形象也成为了他寄托哀怨情感的重要对象。
“画笔吴生称独擅。停云馆本追摹。”这幅绘画是由擅长绘画的吴生创作的,他的作品在停云馆中被广泛收藏并被人们争相模仿。这里的“吴生”指的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深受人们喜爱。而“停云馆”则是唐代的一个知名建筑,它位于长安城内,是一个专门收藏名画的地方。在这里,吴生的作品被人们争相模仿并收藏起来。
“愁心枨触更如何。佳期难再得,唯见白蘋多。”看到这幅画让我更加感到忧愁和伤感。这样的场景让人难以忘怀,只能感叹时光易逝、美好时光难以再次拥有。而白蘋(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则代表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词通过对湘夫人和帝子的描绘以及对帝子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