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影临池,依约淡黄新翠。共春蚕、三眠未起。惊蜩催醒,早芳华如洗。耐风霜、自成摇曳。
秦淮那畔,以否画桡曾系。宴阑时、轻随逝水。重携纤手,撚长条为誓。更休听、渭城声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艺术手法、思想情感。

本诗是一首咏柳词,上片以拟人手法写柳,下片写词人自己。首句“风中柳”点明时节和环境: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枝婀娜多姿。第二句“秀影临池,依约淡黄新翠”,写柳树的倩影映在清澈见底的水池中,显得娇嫩而生机勃勃。第三句“共春蚕、三眠未起”,以春蚕喻柳絮,写出了柳树的轻盈飘逸,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接下来两句写柳絮飞舞的情形,“惊蜩催醒”是说柳絮随风飘荡,惊醒了正在打鸣的蝉,“早芳华如洗”,则形容其洁白无瑕,像刚洗过的一样。接着写柳絮的生命力,“耐风霜”表明它不畏严寒酷暑,“自成摇曳”,则显示其顽强的生命力。结尾两句写词人自己的情态,词人对这种美丽而坚韧的生命力十分赞赏,所以用“更休听”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渭城声里”则是指《阳关》曲,这是离别时常用的曲子,这里用“更休听”来表示不愿听到这首曲子,因为这首曲子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分离,令人伤感。

【答案】

(1)译文:柳树细长的身影在池边,颜色淡淡的,像新生的新绿。和春蚕一样,还没有睡足呢。蝉鸣声催醒了我,早春的花

儿已经洁白如洗。柳树枝条经得起风雨的打击,独自摇曳。

(2)赏析:此词写于词人与友人相别之时。上片写风中柳,以柳喻人,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下片写自己

表达了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全词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