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石玲珑,苔枝偃蹇,朝来庭院寒峭。碎点轻黄,横簪高髻,最识道家妆好。水仙为伴,仿佛见、藐姑风貌。宫镜愁窥,半额传真,试将分照。帘幕翠钩四绕。
兽炉温、绮筵开了。回忆巡檐孤咏,索伊同笑。密缀金铃恨小。怕未似、春幡护花巧。错认狂蜂,幽香自抱。
【注释】
①玲珑:形容石质的精巧、精致。②偃蹇:屈曲,盘旋。③水仙:一种香草。④藐姑:即山鬼。⑤宫镜:古代妇女梳妆用具,形状像一面镜子。⑥翠钩:指翠绿的珠帘。⑦绮筵:华美的宴席。⑧索伊同笑:意即索笑,指索要笑声。⑨狂蜂:指蜜蜂。⑩春幡:春天时插在门上的彩色纸旗。
【译文】
湖石玲珑,苔枝盘绕,朝来庭院寒峭。碎点轻黄,横簪高髻,最识道家妆好。水仙为伴,仿佛见藐姑风貌。宫镜愁窥,半额传真,试将分照。帘幕翠钩四绕。
兽炉温、绮筵打开了。回忆巡檐孤咏,索笑同笑。密缀金铃恨小。怕未似春幡护花巧。错认狂蜂,幽香自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在杭州作的一首咏梅词。此词上片写梅花的风神姿态,下片写梅与人的亲密关系。全词以梅花为主,通过梅花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湖石玲珑”三句,写庭中腊梅,突出其清幽淡雅、傲然不群的姿态。这两句先从整体着笔,再从局部落墨,由外而内,层次井然。“朝来庭院寒峭”,既写出了环境之寒冽,又烘托出腊梅的傲骨;“碎点轻黄”,则生动地勾勒出腊梅的形貌,使人如睹其状。“横簪”二句,写梅花与水仙相伴,仿佛见到了山鬼的风姿。“宫镜愁窥”,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表现自己因看到梅花而产生的忧愁之感。“半额传真”,用拟人手法,把梅花比作人脸,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俏丽动人,令人爱怜。
“帘幕翠钩四绕”三句,写室内情景。这几句写室内陈设,突出环境的幽雅,也烘托出梅花的清香。“翠钩四绕”一句中“翠钩”当指翠绿的帘钩,它被垂挂下来,使室内显得更加幽静、雅致。
“兽炉温、绮筵开了”两句,写自己与梅花相依相伴。“忆巡檐孤咏”,写自己思念梅花,想起当年与梅花相伴的情景;“索笑同笑”,写自己思念梅花,想起当年与梅花共同欣赏梅花的快乐时光;“密缀金铃恨小”,写自己思念梅花,想与梅花共享欢乐时光,但又觉得时间太短暂,遗憾未能与梅花共度美好时光。这些诗句都表现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失落感。
“怕未似春幡护花巧”三句,写自己想象中的梅花与蜜蜂的关系。“春幡”,即春季时插在门上的彩色纸旗,这里代指梅花。这几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蜜蜂在梅花丛中忙碌地飞舞,为梅花授粉。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然而,由于自己不能亲自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只能在梦中与梅花相依相伴,所以内心感到遗憾和惋惜。
这首咏梅词写得非常细腻优美,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同时,这首词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整首词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