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寺寒烟湿,支筇望不迷。
石林残雨响,樵径乱云底。
落叶埋人迹,疏钟送马蹄。
我来参大乘,斜日下招提。
【注】
秋寺:指秋天的寺庙。
碧岑姊: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面。
“寒烟”,指山寺四周云雾缥缈,如烟如缕。
支筇:拄着手杖。筇,竹制的手杖。
石林:形容山中石头密布。
残雨:指山上的雨水尚未完全散去。
樵径:指砍柴人行走的小路。
疏钟:稀疏的梵呗声。
招提:梵语“僧伽”的音译,意为寺院。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诗人游览杭州西湖之西面的灵隐寺时所作。
起句以“秋寺”点题,写景兼点时令。次句“支筇望不迷”,承首句“秋寺”而来,写诗人拄杖远眺,虽身在深山,但并不感到迷惘。第三句“石林残雨响”,写诗人耳闻其声,目见其形,由远及近,由静而动。第四句“樵径乱云底”,写诗人所见所闻又为之一变——山中樵夫砍柴小道上,白云飘浮,显得十分杂乱。第五句“落叶埋人迹”,写山林中的落叶堆积起来掩没了人走过的痕迹。末两句写僧人敲钟,送走夕阳,招引游人前来参禅打坐。
全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清冷的秋日山林图。诗人置身其中,心境宁静。从这首诗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